94歲的相聲泰斗楊少華離世,原本該是平靜收場的“喜喪”,卻因為去世當天還被兒子推出來給餐館剪彩、拍短視頻,硬生生攪進了一場輿論的風暴。
“你兒子把你折騰到生命最后一刻!”
“榨干老父,啃老啃到骨頭渣!”
網友的評論區里,一句比一句重。
輿論的靶心很快對準了楊少華的兒子們,尤其是兒子楊議。甚至有網友留言說:“這家人太能作了,把老頭子當提款機。”
但故事真的這么簡單嗎?
其實,如果你了解楊家人幾十年來的成長軌跡,你也許會發現,這一切背后,是一種比爭議更復雜的人性邏輯。
別看楊少華是相聲大咖,年少時卻窮得掉渣。
1931年出生于北京,父親早逝,母親也走得早。
他12歲便去茶館當學徒,跟著師傅擦桌子、端盤子,有時候還得在天橋下跑堂,邊吆喝邊攬客。那時候,學徒就像小工,干最臟最累的活,只為換口飽飯。
后來拜師,因為家里實在窮,連請客的錢都拿不出來,拜師宴都辦不起,同行背后嘲笑“沒根沒底”,連門都進不去。
少年時,他為了生存,什么都做過。解放后茶社關門,他淪落街頭,每天想的都是“明天能不能吃飽”。
18歲那年,姐姐包辦了一樁婚事,給他娶來勤勞善良的妻子朱志英。婚后,家里添了四個兒子,九平米的房子,塞滿了一家六口。
生活壓力山大。白天鋼廠干活,晚上碼頭撂地,靠說相聲換飯錢。公園表演,沒有兩把刷子就得挨罵、挨轟,冬天凍得哆嗦,夏天曬得掉皮。就這樣,他硬是在泥濘中蹚出了一條生路。
但“窮”這兩個字,成了楊少華一生都甩不掉的魔咒。
雖然后來進了天津曲藝團,有了點名氣,可團里大腕太多,輪不到他說話。工資不高,家里孩子多,每月的日子都得精打細算。
為了補貼家用,他偷偷接私活。結果東窗事發,被團里開了。那年他快60歲,頭發花白,還要為全家老小的生活四處奔波。
靠著老朋友搭橋,他北上投奔侯寶林,甚至一度住在侯家的沙發上。侯寶林家擠不開了,又轉去侯耀文家。
轉機出現在與趙偉洲的合作上。《枯木逢春》《危言聳聽》讓他火遍全國,電視臺請他,演出不斷,票子也多了起來。
可“窮怕了”的他,從來沒真松口氣。
他自己曾打趣說,“我愛數錢,數完睡得香。”
外人看,楊少華有點“老財迷”氣質。可這其實是一輩子饑餓感的本能反應。
和郭德綱私交好,有一次郭德綱勸他多歇歇,楊少華半開玩笑地說:“我這是窮怕了,不干點事心里不踏實。”
楊議是最懂父親的人。他說,“老爺子喜歡折騰,讓他歇著,他反倒不自在。”
有時候,不是兒子們“榨干老父”,而是楊少華根本“停不下來”。
2023年夏天,楊少華住院,血壓高得嚇人,醫生勸他少勞累,可剛出院沒多久,他又出現在自家餐館、短視頻賬號和相聲社的臺前幕后。
楊議說,“我想讓他多歇歇,可他總說不做事渾身難受,必須得忙點啥。”
網友罵楊議“榨干老父”,可事實上,楊議對父親的照顧絕對稱得上“孝順”。
父子倆不僅是生活里的家人,更是舞臺上的搭檔。楊議曾多次陪父親一起登臺,一起演《楊光的快樂生活》。
有段時間,楊少華身體不適,楊議堅持每周帶他出去走走,陪他逛文玩市場、參加飯局。老爺子喜歡和朋友們嘮嗑,楊議就推著他見朋友、錄段子。
楊少華走了。最后一次公開露面,依然是帶著笑、帶著“掙錢”的勁頭。
外人感慨:“人生最后一場戲,還得掙錢。”但或許楊少華走得沒有遺憾,他用最后的堅持,完成了自己一生“最有價值的謝幕”。
回頭看,楊少華父子的“愛錢故事”,其實就是一代中國家庭的縮影。
老一輩窮怕了,怕的不是沒錢,是怕“沒人要、沒人理、沒安全感”;年輕一輩拼命掙錢,是希望“再也不重蹈父輩的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