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令人心悸的行車記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
一輛行駛在高速上的魏牌全新藍山,突遇對向車道飛來的大貨車輪胎猛烈撞擊左側車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2024)數據,類似異物撞擊事故在高速公路事故中占比達12.3%,且由于沖擊力集中,極易導致車輛失控或結構變形,威脅乘員安全。
在巨大的撞擊聲中,全新藍山穿越歷史數據,車輛車身未見明顯形變,車身穩定未翻覆,保護了車內乘員的安全。
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成為了全新藍山安全實力的鮮活注腳:它沒有彩排,它真實而極端,它證明了“我”可以做到。
事實上,我們知道,這場高速輪胎撞擊考驗的是車輛在最基礎環節的硬實力。即,被動安全結構與車身剛性。
全新藍山之所以能在突如其來的巨大沖擊下守住生存空間,一定有其獨特的產品設計與打造思路,這或許就包含在長城人的造車價值觀當中。
其實,魏牌藍山的安全基因是有傳承的,絕非一時興起。
猶記得2020年的一次真實交通事故幾乎提供了如出一轍的震撼佐證。
彼時,一輛魏牌VV7(參數丨圖片)在高架被貨車追尾,多次翻滾后從約20米高處墜落。然而奇跡發生了。
車上五名系好安全帶的乘員僅受輕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2020)顯示,追尾碰撞事故占碰撞運動車輛事故的77.2%,傷亡比例極高,疊加高處墜落更是險象環生。VV7的“奇跡生還”,正是長城魏牌安全基因的早期明證。
事實上,這種安全基因在全新藍山上得到全面進化。
2024年底,魏牌聯合中汽研進行的“行業首個高架橋墜落挑戰”中,全新藍山在模擬11米墜落(相當于四層樓高度)后,A/B/C/D柱無結構性失效,電池包無泄漏移位,E-CALL緊急救援系統自動啟動,以全優成績通過這項“地獄級”測試。
更值得關注的是全新藍山對第三排乘客的保護。
2023年8月,其在中汽研TOP Safety“雙向移動第三排側碰”挑戰中,以全車假人傷害綜合得分率100%的成績通過測試。
該測試模擬二胎家庭出行時被50km/h車速垂直撞擊第三排的極端場景,結果顯示撞擊后C柱未彎折,側氣簾精準彈出,10歲兒童假人關鍵部位傷害值全部達標。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向榮指出:在MPV和中大型SUV領域,第三排安全一直是行業痛點,魏牌藍山的測試結果為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當然,不要錯誤地認為魏牌藍山只有被動安全,比如,81%高強鋼占比的超高強度籠式車身,關鍵部位使用2000MPa熱成型鋼,車門采用2000MPa熱沖壓成形鋼與激光拼焊技術組合等等一系列“超級甲胄”的加持。
時至今日,全新魏牌藍山在長城汽車“過度投入”研發理念指導下,已經鑄就了多維安全堡壘。
電池安全方面。
全新藍山創新性地采用“毫秒級斷電防護?”系統。當碰撞發生時,能在37毫秒內完成高壓斷電(比人類眨眼速度快10倍),從根源上杜絕觸電和起火風險。
同時,電池包采用航空級7系鋁合金整體鑄造框架,其抗擠壓強度達到國標要求的300%,可承受相當于4頭成年非洲象重量的20噸壓力。
外部13層復合防護材料形成碰撞緩沖帶,包含高剛性防撞梁、蜂窩鋁吸能層等結構,在時速80km碰撞時能有效分散沖擊力。
在智能化時代,魏牌將安全防護從“鋼鐵筋骨”延伸至“數字神經”。
全新藍山搭載的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駕駛系統,通過27個傳感器與Orin-X高算力平臺構建360度感知網。
實測顯示,其可精準識別30cm×30cm的錐桶、三角牌等小型障礙物,在130km/h時速下實現緊急避障。更突破性的是應用SEE端到端大模型,使系統具備“老司機”般的風險預判能力。
在模擬測試中,面對突然出現的橫穿行人,全新藍山的制動反應比人類駕駛員快1.2秒,這正是避免事故的“黃金時間”。
事實上,在全維度安全的基礎之上,魏牌藍山2025款四驅智駕Ultra車型在IVISTA智能汽車測評中,行車、泊車、交互、安全四大維度均獲“優異級”認證,晉升為全能型戰士。
這個7月,長城汽車與中國汽研達成戰略合作。
合作雙方的頂尖專家團隊開展了戰略級技術研討,聚焦新能源安全體系構建、全球化技術標準制定等前沿領域,合力推動汽車安全技術實現創新突破。
而魏牌,作為長城汽車旗下致力于成為中國汽車智造的標桿品牌,必將最大程度的受到長城汽車安全制造的蔭蔽。
其實,當我們站在魏牌藍山全維度安全這個點上,來環視整個汽車圈,才發現“同路人”還真不多。
事實上,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陷入配置競賽的怪圈。
屏幕越做越大,冰箱越裝越貴,沙發越來越軟,卻鮮有品牌愿意像魏牌藍山那樣公布高架墜落測試數據。
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市場在售的42款中大型SUV中,僅19%進行了超越國標的碰撞測試,而像藍山這樣挑戰多重極端場景的更是鳳毛麟角。
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引發行業深思:當智能科技遭遇瓶頸時,產品內卷到底應該卷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曾公開指出:汽車安全是1,智能配置是后面的0。沒有安全這個根基,再華麗的配置都是空中樓閣。
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購車考量因素中,“主被動安全性能”已從2020年的第5位躍升至2025年的第2位,僅次于續航里程。這種變化印證了市場對安全本質需求的回歸。
魏牌藍山的選擇既為行業提供了范本,也做出了回應:卷什么都是車企的自由,但首先應該卷安全。
在全新藍山研發過程中,安全性能投入占比達總研發預算的28%,遠超行業15%的平均水平。
這種“過度投入”換來的是最彌足珍貴的用戶價值——在關鍵時刻,為用戶留下了足夠的保全生命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回答一個問題:魏牌藍山為什么非要死守安全底線,絲毫不受時間、市場的變化而變化?
我們認為,答案應該是“多重驅動”。
比如,品牌基因。
魏牌自成立之初,便將安全作為品牌差異化競爭的核心。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多次強調“生命第一”原則,將安全視為產品設計的底線。
而這種理念,具體踐行到魏牌藍山這輛車上時,或許就會“極端”的體現為,寧可少裝一塊屏幕,也要多上一根防撞梁。
比如,戰略定位。
作為長城汽車高端化的先鋒,魏牌藍山瞄準的是全球市場。
其安全標準不僅滿足中國C-NCAP,更對標歐盟E-NCAP等國際體系。
這種“用安全叩開高端市場”的策略,隨著魏牌藍山在東盟、中東、歐洲等市場依次展開中逐步得到驗證。
比如,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
長城汽車將安全視為“企業公民”責任的一部分,連續17年聚焦安全技術。
魏建軍提出“安全是設計出來的,不是碰運氣”,這種文化滲透到包括藍山在內魏牌所有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
事實上,通過對上述種種的梳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魏牌藍山始終在向外界傳遞一個產品信號:安全不是配置單上的加分項,而是汽車這一鋼鐵載具不可動搖的底線。
從VV7高架墜橋的奇跡,到全新藍山直面“飛來橫禍”的從容,魏牌藍山用一個個真實案例證明:汽車安全的最高境界不是通過測試,而是守護生命。
在新能源汽車瘋狂堆砌配置的今天,全新藍山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
但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這位沉默的守護者正在守護著我們的每一次平安出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