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級預警、全流程追溯、AI智能決策——一套系統重塑現代牧場防疫體系。
在非洲豬瘟、口蹄疫等動物疫病威脅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廣州群希信息科技推出的「牧場管家」系統,憑借其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集成的防疫程序模塊,正成為大型養殖企業構建疫病防線的核心技術工具。該模塊從個體健康監測到群體防疫策略,實現了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防御的根本性轉變。以下從四大核心維度解析其創新價值:
一、實時監測:從人工巡檢到毫秒級預警
傳統牧場依賴人工觀察,難以及時發現早期疫病。牧場管家通過多源傳感技術構建全天候健康監測網絡:
- 智能耳標監測:搭載溫度傳感器與運動追蹤芯片,實時采集牛只體溫、活動量等數據。一旦體溫異常(如超過±0.5℃閾值),系統立即通過短信、APP推送預警,響應速度達0.2秒
- 行為AI分析引擎:基于137種生物特征(如咳嗽頻率、跛行姿態、反芻時長),AI模型可提前48小時預測疾病風險。在內蒙古某萬頭牛場應用中,藍舌病疫情響應時間從72小時壓縮至3小時,單次止損達800萬元
- 環境聯動防控:氨氣傳感器(>10ppm自動通風)、溫濕度探頭(聯動噴淋降溫)等設備協同運行,將牛舍環境達標率提升至98%,犢牛肺炎發病率下降35%
二、防疫流程自動化:杜絕人為疏漏的“隱形管家”
防疫工作的核心在于標準化執行與全程可追溯。牧場管家通過智能引擎重構流程:
- 計劃自定義與自動提醒
用戶可根據不同牛群(如犢牛、泌乳牛、育肥牛)設置差異化的疫苗方案、驅蟲周期。系統自動推送待辦任務至責任人手機,并關聯電子耳標信息,確保精準到每頭牛的防疫操作。 - 區塊鏈溯源與合規管控
每針疫苗的注射時間、批次、操作人均記錄于區塊鏈,形成不可篡改的電子檔案。休藥期到期時,系統自動鎖定對應牛只禁止出欄,100%滿足出口質檢要求 - 物資效期與庫存智能管理
整合獸藥、疫苗庫存系統,近效期自動預警,避免過期損失;庫存低于安全閾值時直連供應商觸發補貨,杜絕斷供風險
三、數據驅動的防疫決策:從經驗主義到科學防控
系統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優化牧場整體防疫策略:
- 遺傳健康管理
基于系譜檔案自動計算近交系數,規避近親繁殖導致的遺傳缺陷;對反復配種失敗或流產母牛標記淘汰建議,提升種群抗病力 - 疫情熱力圖與風險預測
整合歷史疫病數據、環境參數、區域疫情通報,生成牧場風險熱力圖。結合氣象信息預判口蹄疫、乳房炎高發期,指導提前干預。 - 經濟效益閉環驗證
精準記錄防疫投入(疫苗/藥品成本)與損失減少(死亡率下降、產奶量提升),生成ROI分析報表。實際案例顯示,系統用戶平均降低死亡率2%-5%,抗生素使用減少30%
四、擴展兼容性:適配多元化養殖場景
牧場管家防疫模塊的開放式架構可靈活擴展:
- 多物種支持
除牛場外,已成功應用于豬場(環境聯動降低呼吸道疾病)、鴨場(稻鴨共生水質監測預警鴨瘟)、羊場(智能項圈追蹤放牧健康)。 - 硬件生態兼容
無縫接入RFID耳標、注射槍、消毒通道、病原檢測儀等32類設備,通過協議自適應引擎破解不同品牌硬件壁壘,接入耗時從3天縮短至0.5小時。 - 政企數據互通
部分區域政府畜牧監管平臺已開放接口,牧場防疫數據直報監管部門,簡化備案流程。
關鍵技術參數速覽
結語:重新定義牧場的“安全邊際”
廣州群希的防疫程序模塊,將實時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三大能力注入牧場日常管理。當傳統養殖還在與滯后性、模糊性博弈時,牧場管家已用毫秒級數據流編織出一張無死角的疫病防控網——它預警的不僅是體溫的波動,更是千萬級經濟損失的防線;它記錄的不僅是疫苗批次,更是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任的基石。
隨著5G+邊緣計算在寧夏牧場的部署(延遲降至0.3秒),這套系統正在全球畜牧業掀起一場靜默的革命:防疫,從此成為一門精確的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