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丁香學術
轉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基因組中可移動的 DNA 序列,被稱為「跳躍基因」,其活動驅動基因組進化,但也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逆轉錄轉座子通過「復制-粘貼」機制,將 RNA 逆轉錄為 DNA 后插入基因組新位點,是基因組多樣性與不穩定的雙重來源。其中,LINE-1(L1)是人類基因組中唯一具有自主轉座能力的逆轉錄轉座子,占基因組約 17%。盡管絕大多數 L1 因序列截短或表觀沉默而失活,但少數活躍拷貝的異常表達與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衰老等密切相關。解析 L1 的調控機制與功能,對理解生命調控和開發疾病治療策略意義重大。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念課題組在遺傳學領域的頂級綜述期刊《遺傳學趨勢》(Trends in Genetics)發表題為「人類基因組中 LINE-1 的調控與功能進展」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LINE-1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in the human genome)的封面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 L1 的多層次調控網絡及其在生理與病理中的雙重角色。文章從表觀遺傳、轉錄調控、RNA 加工到整合限制的 L1 全生命周期視角,闡明 L1 如何被精確控制;同時深入探討了 L1 作為「基因調控工具箱」的功能 —— 通過轉錄依賴的增強子、啟動子及染色質結構元件,影響胚胎發育、癌癥演進、免疫應答和衰 老進程。
Trends in Genetics
(文章封面:LINE-1 元件約占人類基因組的 17%,顯著影響基因組結構和基因表達,影響胚胎發育、衰老、癌癥和其他疾病等關鍵過程。封面插圖將 LINE-1 比喻為長城,突出其在界定不同基因表達程序中的作用。長城兩側的對比視圖展現了 LINE-1 插入所驅動的多種基因組變化。)
LINE-1(L1)元件廣泛分布于人類基因組中,涵蓋多種家族、亞家族、長度和序列類型。逆轉錄轉座子(包括 L1、L2 長散在核元件、短散在核元件 SINEs 以及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ERVs)和 DNA 轉座子共同占據人類基因組的約 43%,而蛋白質編碼序列僅占約 1%。其中,L1 元件占基因組的約 17%,并被分類為 L1PA、L1PB 和 L1MA 亞家族。
圖 1. LINE-1(L1)元素分散在基因組中,包括各種家族、亞家族、長度和序列
L1 的活性受到嚴格而復雜的調控。在表觀遺傳層面,DNA 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如 H3K9me3 和 H3K27ac)通過沉默或激活染色質狀態,維持 L1 的動態平衡。轉錄因子如抑癌蛋白 p53 和 KRAB 鋅指蛋白(KZFPs)直接結合 L1 啟動子區域,抑制其轉錄;而宿主與 L1 的「進化軍備競賽」則驅動了調控機制的持續更新。在 RNA 層面,L1 RNA 上的 m6A 修飾影響 L1 的轉錄;MOV10 和 TUT4/7 等 RNA 結合蛋白通過降解 L1 RNA 或抑制剪接限制其轉座潛力。在逆轉錄整合層面,APOBEC3 家族蛋白則通過誘導逆轉錄過程中的突變進一步抑制 L1 活性。此外,DNA 修復通路(如 Fanconi 貧血復合物)通過切割 L1 插入的中間產物,在整合階段限制其基因組破壞效應。
圖 2. 功能各異的因子對 LINE-1 (L1) 逆轉錄的多層次調控。(A) L1 逆轉錄過程。(B) 在不同水平調控 L1 的代表性基因和蛋白復合物
L1 不僅是基因組的「寄生者」,更進化出多樣的順式調控功能。進化上年輕 L1 的 5' UTR 可充當增強子,通過遠程染色質互作激活胚胎發育關鍵基因的表達,尤其在合子基因組激活(ZGA)中發揮核心作用。進化上年老的 L1 則通過與核基質蛋白(如 SAFB)結合,參與染色質三維結構的組織,形成拓撲關聯域(TAD)邊界,影響基因組結構。此外,L1 衍生的嵌合 RNA 能夠作為長非編碼 RNA 腳手架,招募 KAP1 等沉默復合體,調控 X 染色體失活和神經發育。這些功能揭示 L1 已深度融入宿主的基因調控網絡。
L1 在生理與病理背景下具有雙重作用。在胚胎發育早期,L1 通過增強子活性啟動合子基因組激活,隨后通過 RNA 介導的染色質沉默確保發育進程有序退出。然而,在癌癥中,L1 的異常插入可能破壞抑癌基因(如 APC),驅動腫瘤發生;另一方面,L1 可以與周邊基因形成嵌合轉錄本,產生腫瘤新抗原,這有助于癌癥靶向治療的發展;其激活的免疫應答(如 cGAS-STING 通路)又可能抑制腫瘤進展,凸顯其雙重角色。在衰老過程中,L1 的去抑制導致慢性炎癥和基因組不穩定,而靶向 L1 的反義寡核苷酸可逆轉部分衰老表型。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共濟失調和雷特綜合征中,L1 的異常活動通過 DNA 損傷和免疫通路加劇神經元退化。
圖 3. 基因組 LINE-1 (L1) 元件、其轉錄依賴性調控功能及其在生理和病理環境中的作用
L1 的調控與功能仍存在諸多未解問題。例如,不同調控因子如何在特定細胞狀態下動態協作或競爭以平衡 L1 活性?RNA 修飾(如 m6A 和 m5C)如何時空特異性地影響 L1 的轉錄與轉座?L1 如何精確選擇遠端基因作為染色質互作靶標?此外,L1 衍生物(如 ORF1 蛋白)能否作為跨癌種的早期診斷標志物?其激活的免疫應答如何優化以提高癌癥治療效果?
未來研究需結合單細胞多組學、高通量基因編輯和人工智能模型,揭示 L1 在發育與疾病中的動態調控網絡。開發靶向 L1 的反義寡核苷酸、表觀藥物或免疫療法,有望為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相關疾病提供全新治療策略。隨著技術革新,L1 這一曾被視為「基因組寄生蟲」的元件,正逐步展現出其作為生命調控核心參與者的復雜魅力。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劉念副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 2019 級博士生李秀峰(已畢業)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https://doi.org/10.1016/j.tig.2025.04.011
統籌:李波
編輯:劉帆
審核:李波 王新泉
來源:清華生命學院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