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下午,“葉語禪心——菩提葉畫作品邀請展”在蘇州工業園區李公堤文化創意街區明?美術館開展。
浙江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州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安吉北天目靈峰講寺方丈慈滿大和尚,湖州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安吉棲真禪寺監院、菩提葉畫非遺傳承人吟秋法師,深圳市齊魯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常廣居士,蘇州市政協原副秘書長、蘇州市東吳印社原社長薛春泉,吳作人藝術館原執行館長丁建中,浙江省安吉吳昌碩紀念館研究員金翔,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理事、上海炎黃書畫院 畫師錢寶綱,明?美術館館長楊輝等來自各地的嘉賓出席了開幕活動。
本次展覽由常廣居士擔任策展人,展出國內42位佛教大德及20余位書畫名家的墨寶,包括佛教界諸山長老、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及西泠印社等知名大家的經典作品,他們將共同呈現近80幅精心雕琢的書畫和菩提葉畫作品,旨在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妙絕倫的視覺盛宴。
當天,一場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在現代再發展——聚焦菩提葉畫百年傳承的對話”的藝術沙龍同期舉辦。圍繞非遺傳承與創新的時代課題,來自文化保護、藝術創新與市場開發領域的學者、傳承人,針對菩提葉畫這門百年絕藝如何在當代煥發新生?就“活性傳承”、“現代審美對傳統工藝的再塑造”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探尋古老技藝的當代生命力。
關于這項非遺的文化份量,安吉秋源菩提葉書畫院院長、菩提葉畫非遺傳承人——吟秋法師帶來了獨屬于他的答案。在法師手中,那些由歲月賦予、脈絡分明的菩提葉,不再是簡單的繪畫載體,而是參悟生命與時間的“禪境道場”。菩提葉畫是“有為法”,但菩提葉畫所引導的觀者向內觀照、體悟生命本真的精神媒介卻是“無為法”最直觀的體現。
“菩提葉畫”從最開始作為佛教記錄內容的媒介,到完全褪去了其在社會所能承載部分功能,直至今日,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最源本的意義才逐漸顯現。脫離了生產力的“菩提葉畫”,正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中所代表的精神與覺悟般,從對外在形象的摹寫,深化為對內在心性的映照。這種“去功能性”的回歸,讓菩提葉畫從“術”的層面躍升至“道”的傳遞。
因此,菩提葉畫的當代傳承,本質上是一場“舍筏登岸”的精神實踐。我們保護的不只是以葉作畫的“技法”,更是那片葉子所象征的東方智慧——在微小中見宏大,在殘缺中悟圓滿,在無常中證真常。非遺的保護,終是為了讓那葉脈中流淌千年的“如來藏識”,繼續照亮當代人尋找自性的漫漫長路。
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華誕,同時又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理念二十周年之際,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展覽,更好地為大家帶來一次全新的書畫藝術體驗,彰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藝術魅力。該展自7月12日至8月10日(周一閉館)免費對外開放,歡迎大家到館參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