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高墻之外,光芒落幕
2025年7月31日,是吳亦凡(原名李嘉恒)在大型刑期中度過的第4個年頭。從一位天天出現在大熒幕和機場的“頂流明星”,到鐵窗內悄聲哽咽的“階下囚”,他的跌落堪稱中國娛樂圈最具戲劇性的隕落案例。
有關他在監獄中的點滴——freestyle 的順從表演、與獄友分享娛樂圈秘聞,以及深夜暗自流淚——雖真假難辨,卻構成了一個與聚光燈下截然相反的隱秘身體。
本文試圖勾勒吳亦凡如何一步步從“天之驕子”走向“深淵高墻”,并還原他被捕、審判與入獄的全過程,借此反思明星光環、粉絲經濟與法律制裁之間復雜的關系。
二、早年經歷:跨洋歸來,夢想萌芽
吳亦凡1990年生于廣東廣州,原名李嘉恒。父母在他10歲時離婚,他隨母改名為吳亦凡,之后一家移民加拿大。這段經歷為他賦予中西融合的獨特身份。
1999年至2009年間,加拿大接收大量華人移民,他亦在此成為主流白富美目光中的“幸運兒”。早年溫哥華的教育和環境,塑造了他渴望自由與表達的性格:曾夢想成為籃球明星,卻因母親希望他從事“穩定工作”,他轉向叛逆表達。
2008年,他從加拿大學校消失,四年后以全新形象在SM娛樂下出道,成為韓國男團EXO?M的華語擔當,立刻吸引華語、韓語、英語三語粉絲的關注,踏入國際舞臺。
三、韓國練習生:磨練與粗塑
2007年末,年僅17歲的吳亦凡通過SM在溫哥華的全球選秀,前往北京再赴首爾受訓。 SM公司為其整容,修正下巴與頜線輪廓,力圖打造符合偶像審美的“精致臉龐”。
2008年冬至2009年間,他在首爾接受高強度歌舞訓練:唱歌、跳舞、說唱、形體,全都被系統化訓練。
2012年,他作為EXO?M正式出道——華流、韓流跨界的“融合型偶像”,吸粉無數。2013年首張專輯銷售突破百萬張,他作為主說唱兼主唱崛起。公司以此契機將他重新命名“吳亦凡”,奠定其跨語種、跨地域的公眾形象。
四、告別EXO:中國版圖與個人訴求
2014年5月,正當事業如日中天時,吳亦凡提出退出EXO并起訴SM,控訴限制創作自由、健康損耗。訴訟背后,是他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以更高自主權、更高商業價值的誘因為核心。
在中國,他不但粉絲基礎深厚,影視圈資本也高度看中這種三語流利且年輕的新生代偶像。
這一年,他于影視作品中亮相,并迅速結交圈內大佬,例如耀萊影視董事長綦建虹和導演徐靜蕾,他們為他打開通往電影圈的大門。
緊接著在《老炮兒》中與馮小剛同臺,再為周星馳、徐靜蕾、管虎等人導演、力捧。品牌代言、商業機會紛至沓來,他儼然成為“跨界全才”的標桿。
五、事業巔峰:好萊塢與全球跨界
2016年起,他簽約成龍公司,事業再攀高峰;2017年與國際導演合作推出好萊塢電影,如《星際特工》和《極限特工:終極回歸》,向西方拓展版圖。
音樂方面,他參與跨國合作,為首位登頂美國iTunes榜榜首的中國藝人。他的社交媒體粉絲突破6600萬,奢侈品牌諸如保時捷、寶格麗、路易威登爭相邀約。2017年,他年收入近2300萬美元,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十位。
生活上,他投身豪宅、名車如法拉利488 GT、奔馳及洛杉磯、北京等地產,相當有“少爺范兒”。母親被披后更成為他的財務與合同管家,實現家庭式的控盤化。
六、私生活爭議:聚光燈下的另一面
成功并未使他遠離爭議。2020年12月,網紅都美竹公開指控其組織派對,誘導飲酒后性侵未成年少女,并稱吳亦凡“慣性選2,000年后出生”“高中女生”,涉嫌性誘。此為“me too”行動啟動節點。
據公開報道,都美竹在指控中揭示吳亦凡通過工作人員壓制女生手機,強飲雞尾酒作態度威嚇。這一系列曝光引發社會廣泛譴責,也將吳亦凡推上道德淪陷的邊緣。
七、法律審判:被控、抓捕、判刑
2021年7月,警方對指控啟動調查。同年后期,吳亦凡因涉嫌引誘未成年、性侵,甚至偷逃稅款近0.95億元被抓捕。
同日,北京市稅務局亦啟動追繳及處罰,追繳及罰款共計6億元。2022年11月25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以數罪并罰判決其有期徒刑13年,驅逐出境。
2025年7月31日,他將在獄中度過第4年。2034年刑滿遣返,加拿大將面臨是否對其犯下性侵罪另行處理。加拿大法律可能適用侵害未成年人懲處機制,甚至“化學閹割”等嚴重措施。
八、光環崩裂:法律、粉絲、道德的交鋒
在社交媒體時代,粉絲造星的同時也承受著信任的風險。吳亦凡曾營造“謙順且孝順”形象,通過機場接機、直播互動,制造親民印象。他的招牌詞“你有 freestyle 嗎?”成為流行文化符號。
然而這種情感強化機制也意味著,公眾期望與偶像行為一旦不符,迅速轉為公眾抵制與法律質詢。吳亦凡的事件正是在粉絲對他的投資中“背叛”后觸發。
九、監獄內外:高墻后的“模糊輪廓”
監獄生活對吳亦凡而言是徹底的隱退。坊間傳聞,他要freestyle展示順從,他向獄友講娛樂秘聞謀求存在價值,深夜暗自落淚。但這些說法無法證實。當光環坍塌后,一個明星最大的財富——公眾注視——也隨之消失。
他或在獄中對過往充滿悔意,或對未來內心茫然。可以肯定的是,他再也沒有能力控制朋輩或觀眾的目光,只能在簡單重復的囚犯生活中度日。
十、反思與啟示:光環之殤,法律之行
吳亦凡事件是華語娛樂界一個警示:法律面前無偶像,公眾審查與粉絲信任雙重機制已經形成。他的隕落展示出明星經濟與粉絲文化的脆弱性,當權力與特權被濫用,最終面臨法律底線的審判。
對年輕藝人而言,這也提供了警醒:藝術、名利與金錢都必須在法治軌道內運行,明星光環絕不能成遮羞之布。
結語:昔日光輝,今日反思
從溫哥華練習生到韓流偶像,再到中國國民級明星,吳亦凡的人生軌跡曾被無數粉絲仰望。然而,一系列黑幕指控、法律裁決與社會風波,將他塑造成“典型的明星墜落案例”。
入獄4年后的今天,他贏得的卻不是同情,而是更多警示與反思。經典明星作家蔡崇達曾言:“光環常在你頭,但燦爛之后,風會把它吹落。”吳亦凡的經歷就是最典型注腳。
未來他將如何離開監獄,如何面對公眾、如何以法律與時間洗白自己,將成為后續觀察對象;而他的沉浮,也將被寫進娛樂圈史冊,成為一代人的警世寓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