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夏天開空調的時候,使用“舒適模式”,既省錢又舒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長期使用“除濕模式”,反而可能會損傷身體,加大耗電量。
一、“除濕模式”不是萬能模式,亂開反傷身!
誤區:
除濕模式=省電+柔和?錯了!
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除濕模式比制冷模式更省電、更溫和。
但實際上:除濕模式的核心功能是降濕,而非降溫,降溫只是附帶效果。
它仍然需要依賴壓縮機來運行,短時間內并不比制冷模式省電多少。
如果在干燥天氣使用“除濕模式”,會讓原本就干燥的空氣“火上加油”,導致濕度過低。結果,出現嘴唇干裂、喉嚨痛、流鼻血、皮膚瘙癢,渾身難受等情況。
有醫生提醒:夏天的“空調病”,有一半是因為濕度不當引起的。
二、什么時候適合開除濕?
“除濕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在潮濕天氣的時候可以用,有效降低室內空氣的濕度。那么,什么時候可以打開“除濕模式”呢?
1、適合開“除濕”的情況
梅雨天、回南天,空氣濕度>70%,室內非常悶熱潮濕。
夜間、下雨后,室內濕度高,既想要去除濕氣,但不想開太冷。
剛拖洗完地板,或者室內掛著剛洗完的衣服,想要快速讓它們變得干燥。
水分在蒸發的時候會吸收周圍的熱量,讓溫度下降,讓人覺得除濕模式制冷又舒服的感覺。
2、 不適合使用“除濕”模的情況
高溫干燥天氣,如北方的夏季,濕度<40%。
長時間連續使用“除濕模式”,如果超過2個小時,就可以導致濕度過低。
室外的溫度太高,長時間開著除濕模式,可能會損傷壓縮機。
3、正確使用“除濕模式”
單次使用除濕模式,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之后就要切回“制冷模式”或者“通風模式”。
最好搭配濕度計監測,把濕度保持在40%~60%就行了。
如果是干燥的天氣,直接開制冷,別在用除濕。
三、空調溫度開多少度合適?
很多人喜歡把空調溫度設置在20℃左右,這樣做不僅耗電,而且吹久了容易頭疼、感冒、關節痛。要知道,溫差太大很容易得“空調病”。
科學的問題推薦:
白天的時候,24~26℃,搭配風扇使用,可以更加涼快、舒適。
晚上的時候,26~28℃,開啟睡眠模式,不僅省電還可以避免著涼。
開空調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冷風直吹,尤其是頭頸和腹部的部位。
建議:夏天開空調,溫度≥26℃,既舒適又節能,每調高1℃,就可以省電6%~8%!
四、使用空調的一些細節
1、定期清潔
每月清洗1次過濾網,避免灰塵堆積影響制冷,滋生細菌。每年深度清潔1次,防止霉菌和異味。
2、風口朝上
空調出風口朝上45°,因為冷氣的密度比較大,會自然下降。風口朝上,可以讓冷氣更加均勻覆蓋全屋。
3、搭配風扇
風扇可以促進室內的冷氣循環,避免局部過冷、過熱的情況。并且,風扇搭配冷氣,可以有效降溫,只需要開27℃,就能享受25℃的涼爽, 更加省電。
4、不要頻繁開關空調
空調啟動的瞬間非常耗電,如果短時間外出,不要關閉空調。如果是長時間外出,可以提前10分鐘關機,利用余冷也可以保持涼爽。
文末總結
除濕模式≠制冷模式,干燥的時候不能使用。使用空調的時候,溫度26℃-28℃左右最佳,太冷反而傷身。定期清潔+合理出風,可以避免細菌滋生和冷風直吹。搭配風扇+睡眠模式,更省電、更舒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