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當防衛(wèi)》中,十四年前的李沐風案,是所有故事的起點。正是這起充滿爭議的案件,推倒了命運的骨牌,引發(fā)了連鎖的反應。
像是蝴蝶輕輕扇動了翅膀,歲月在不經意間改變了無數(shù)人的模樣。正如劇中反復說的那樣,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
十四年后,江婷案、段鴻山案的發(fā)生,不過是李沐風案時隔多年造成的余震。因此,李沐風案像是一把鑰匙,只要揭開了當年的真相,一切自然會迎刃而解。
十四年前,李沐風案最大的疑點就是案件的兇器——殺人的刀。對于這把刀的來歷,由于當年案發(fā)現(xiàn)場一無監(jiān)控、二無人證,因此公訴人與李沐風才會產生爭議、各執(zhí)一詞。
在警方最終給出的結論中,對于案發(fā)現(xiàn)場的兇器,有過這樣一段描述,“作案兇器原本就是在圖書館里,屬于圖書管理員的水果刀,并誤放置了一段時間,因為你們的打斗,撞倒書架而掉落。”
對于這把從天而降的刀,沒有任何目擊證人看到它是如何掉落的。雖然法律規(guī)定存疑有利于嫌疑人,但是最終法庭依然根據(jù)段鴻山的量刑建議,以防衛(wèi)過當為由判處李沐風四年有期徒刑。
這把刀,成了打開迷宮的鑰匙。
那么問題來了,這把決定了無數(shù)人命運的刀,究竟從何而來呢?
事實上,殺死周林的刀,并不是圖書管理員隨手放置的水果刀,而是方靈淵帶進圖書館,并藏在書架上的。
當年,方靈淵由于和班長江婷撞衫,意外地成為了同學們霸凌的對象。只是,江婷和一般的霸凌者不同,她并未采用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暴力手段,她對人的霸凌是社交上的孤立、言語上的侮辱。
江婷家庭條件好、學習成績好,又有班長身份的加持,因此,她對方靈淵的霸凌甚至都不用親自出手。她只要言語上煽動、眼神上暗示,自然有無數(shù)的狗腿子同學會主動對方靈淵下手。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刀刃之上。方靈淵無法承受江婷軟暴力的霸凌,于是忍無可忍的她,決定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
怒氣值拉滿的方靈淵,從家里帶了一把刀到學校去。她決定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討回公道。誰料,在她進入校門之前,正好看到了老師和保安攔下了攜帶管制刀具的同學。
絞盡腦汁,往往不如靈機一動。方靈淵把刀藏在了校門外的圖書館。在六二八案發(fā)的當天,這把刀鬼使神差地掉下,李沐風手起刀落,周林倒在血泊。
周林被殺后,方靈淵親眼目睹了自己的那把刀,此刻變成了兇器。眼看自己的刀,闖下了禍,方靈淵只好隱瞞真相、避免受到牽連。
十四年后,李沐風決定發(fā)起申訴。方靈淵之所以決定召開聽證會并全平臺直播,自然有著她的小算盤。
對于這場全城目擊的聽證會,看守所中的段鴻山曾說過,每個人都是立場不同、各懷鬼胎。
他說,“李沐風之所以提出申訴,是為了摘掉殺人犯的名頭;宮檢同意這場公開聽證,是為了讓老百姓安心;方靈淵支持這場聽證,為了還原事實的真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在劇中,段鴻山是一個站在制高點、隨時開天眼的清醒者。按照他的說法,既然方靈淵舉辦聽證會,是為了還原事實的真相。
那么,在時隔十四年之后,面對李沐風的申訴,方靈淵為什么沒有主動站出來承認那把殺人的兇器,原本是自己帶進圖書館的呢?
方靈淵的做法,與十四年前如出一轍。乍一看,方靈淵此時的選擇,仍然是恐懼心理和害怕?lián)煹男膽B(tài)在作祟。她害怕一旦自己說出真相,就會在全市人民面前遭受非議、背上罵名。
但是,這并不是方靈淵的全部考量。
事實上,在聽證會召開前,方靈淵已經從側面打聽過李沐風的態(tài)度。
當時,方靈淵與李沐風兩位學霸和校友,曾經當面探討過一道法考題。十多年后,李沐風對于題目的內容和答案依舊能全文背誦。
兩人探討的是這樣一道題:張三李四盜竊殺人并毆打警察后逃離現(xiàn)場,某位熱心市民謝某出于正義當即駕車追趕。兩位殺人犯為了逃避追趕、防止超車,在道路上蛇形前進,最終操作不慎撞倒了護欄;謝某躲避不及撞到兩人的車輛,并造成重傷。
對于謝某的受傷,甲乙是否擔責,方靈淵與李沐風之間有著不同的看法。
按照方靈淵的解題思路,張三李四制造了不被允許的風險,這樣的危險行為導致謝某受傷的結果,因此,張三李四將共同擔責。
但是,學霸李沐風表示不認同。當時,他是這樣說的,“有些個案,雖然行為人制造了不被允許的風險,而且也引發(fā)了結果,但如果危險和結果之間不在構成要件的效力范疇內,那行為人就不必為結果負責。”
李沐風的答案雖然是標準答案,方靈淵依舊堅持認為逃犯需要承擔部分責任。在方靈淵看來,逃犯駕車出現(xiàn)事故并引發(fā)追尾,這才是謝某受傷的原因;這一幕,就像是她藏起的刀,最終造成了李沐風殺人坐牢的后果。
對于李沐風,方靈淵始終是心存愧疚、滿腹歉意,所以他才會代入謝某的角度,認為張三李四應該承擔責任。
在這段劇情中,李沐風談的只是法考真題,但方靈淵卻是借著法考題的機會,試探李沐風的態(tài)度,同時也想給自己一個和解的機會。
在方靈淵的疑惑面前,李沐風旁征博引、深入淺出,證明了張三李四不承擔責任的結論。正是這段對話,讓方靈淵意識到,李沐風也許并不怪自己藏下的刀;也是這段對話,讓方靈淵意識到,案件的發(fā)生并不是自己的責任。
方靈淵解開了心結,所以才沒有在聽證會上說起這段往事。
或許,對于李沐風而言,能夠舉辦聽證會、在全市人民面前直播,就已經是某種意義上的自證清白。
方靈淵,心結打開;李沐風,學會釋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