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交大博物館,品味唐山“城市記憶”
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見習記者 安洋
7月5日,在唐山交大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向游客講解相關內容。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攝
7月5日,西南交通大學唐山園區樹木搖曳、蟬鳴聲聲。當天雖是休息日,但園區里卻格外熱鬧,園區內唐山交大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打卡。
“西南交通大學建校近130年,其中66年在唐山辦學。”唐山交大博物館副館長羅群介紹,為展現學校、唐山及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發展歷史,2023年在西南交通大學唐山園區啟用時,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博物館。
隨著人流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標有“交通大學”字樣的仿古校門,透過腳下的玻璃地板是當時校園的微縮場景模型,讓人仿佛穿越時光,置身百年之前。
“學校當時占地600余畝,有一條自用鐵路用以教學……”當天,特地從成都趕來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校史的資深專家梁錦唐,一邊看著模型,一邊為參觀者講解。
梁錦唐告訴記者,自己的父母曾任職于“唐山交大”,所以,聽說唐山園區要建博物館,他第一時間報名參與建設。這座微縮場景模型就是他組織近百名校友及相關人士,通過回憶和查找相關資料還原建成。
光緒年間建校奏折、20世紀30年代的鐵路工程測量儀器、精確到毫米的手繪設計圖紙……一路參觀下來,眾人被獨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館深深吸引。
“在博物館建設中,我們通過走訪、征集,收集了工作證、榮譽證書、教學用具等30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學校在教育救國、工程報國、人才興國、交通強國等方面的成就。”梁錦唐說。
在博物館“人才興國”展區,前來參觀的游客久久駐足于茅以升的筆記手稿和畢業論文前,這位享譽世界的橋梁專家,激勵著青年學子科學報國、勇毅前行。而在另外一側的院士墻上,西南交通大學在唐辦學時期培養的53名院士的事跡,更讓參觀者贊嘆不已。
“博物館中不少藏品、展陳承載了‘大先生’們胸懷祖國、追求真理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感覺真是不虛此行。”與同學一起參觀的00后李強說。
“西南交通大學在唐辦學期間,支援了華北理工大學、唐山學院建設,并為唐山鋼鐵廠、水泥廠等的建設提供了大批人才,可以說學校與唐山這座工業城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博物館的“百項第一”墻前,梁錦唐介紹。
中國自行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道……看著展覽,市民宋洪宇說,以前,真不知道唐山有這樣一所大學,了解學校歷史相當于填補了唐山城市的記憶拼圖,提升了自己對家鄉的認知。
“讓博物館‘能見度’越來越高,我們將持續加大社會開放力度,豐富文物藏品,優化藏品管理體系,讓更多人了解唐山、愛上唐山。”羅群說。
唐山你好 (tangshan_nihao)
綜合整理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唐山師范學院 編 輯:阿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