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風口
本期要點:AI時代,如何讓孩子能“如魚得水”?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里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自2022年11月30日ChatGPT3.5橫空出世以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已經來臨。
這場變革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孩子們,因為他們要面對的,是和今天截然不同的、AI的影響無所不在的未來世界。
為應對這一變局,2025年秋季起,北京市要求所有中小學每學年開設不少于8課時的AI課程,有關中小學如何開展AI教學也引發了家長的熱議(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不可否認的是,AI不再是遙遠的科幻概念,而是正在重塑我們產業、社會乃至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的現實力量。
然而,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應該如何學AI,才能真正適應未來社會?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
簡單說,我認為讓孩子駕馭AI的關鍵不是懂技術,而是在于學會與AI協作,能像劉邦善用將領那樣整合多個AI工具解決現實世界的復雜問題。這需要思維方式上的根本轉變。
誤區
首先,要指出的是,人機協同進化才是未來。
未來,不是人與AI的競爭,而是用AI的人和把AI用得更好的人之間的競爭。
但是,我們注意到,目前AI的相關教育存在兩個誤區。
第一,很多機構把AI教育等同于編程教育,等同于會寫代碼。
比如認為教孩子Python,甚至機器學習算法,就能讓孩子變成未來的AI人才。
這是完全搞錯了方向。
如今AI編程已經具備替代初級程序員的能力。
可以預見,到2035年,孩子步入社會之時,世界上99%的代碼都將由AI編寫。這就好比,雖然現在遍地都是汽車,但絕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會制造或維修發動機。
當然,很多AI專家都指出,懂編程還是必要的,但那是為了能夠看出AI編的程序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編程思維,也就是把任何現實問題轉換為可計算問題,從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可不是會寫代碼就行的。
第二,不少人還在用講授知識的方式教AI。
以往我們靠老師講知識、學生記知識、考試檢驗知識的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但在AI時代,AI擁有了更廣更深的知識,考核知識水平,人類注定要輸給AI,但掌握了AI就掌握了超能力,普通人也能改變世界。
所以知識型人才注定要輸給懂得用AI的實操型人才。就像學游泳,光聽理論永遠學不會,必須真正下水才行。
因此,AI的教學就不能紙上談兵,而是要讓孩子在真實的項目中沉浸,逐步建立起使用AI的手感。
此時老師更應該像教練或產品經理,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反饋,問孩子“方案還有什么漏洞?”、“有沒有替代方案?”等等。
AI教學
認識到了這一點,就會發現,AI教學必須突破傳統方式的桎梏,進行沉浸式的項目實戰,并且要勇于突破學科邊界、突破標準答案,甚至敢于挑戰權威。
傳統教育的目標是把人培養成特定領域的專家。從小學到博士,整個體系都在獎勵那些在單一學科上表現優異的學生。
但如今AI才是最淵博的專家。大模型的高考得分普遍高于985高校錄取線,就表明AI掌握和應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已經遠超大部分人。
因此,AI教育的目標不應再是將人訓練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而是要培養能解決復雜問題的人。
這些問題往往跨學科,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需要挑戰權威和既有認知,才能找到更全面、更前沿的最優解。
因為面對大變局,真正的權威只源于實踐和實際成效。這本質上是回歸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理念。
而且,我想強調的是,AI工具極大地降低了知識和技能的門檻,使青少年也具備了解決復雜現實問題的可能,甚至一個小團隊就能完成過去只有大公司或專業機構才能完成的任務。
過去,要解決一個復雜的現實問題,通常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積累的技能。
比如,想要獨立創作一部動畫片,至少要會寫故事、繪畫、配樂,還要會用動畫軟件等等,這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
但今天,一個中學生,只要掌握了相關AI工具,就可以快速完成一部動畫短片的制作。
那么,這時候,核心就在于能否用好AI,包括孩子是否能夠發現問題或需求,并進行準確拆解、構思解決路徑、有針對性地查找和學習相關知識、設計并執行解決方案,并根據實際效果不斷對方案進行迭代優化。
我相信,在充滿熱情地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熱愛。
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并能用AI這一強大工具去實現這份熱愛時,內驅力也將被無窮激發。學習將不再是痛苦的任務,而是充滿樂趣的創造和探索。
因為,人和AI真正本質的區別,是有強大的內驅力,是去探索未知、去解決問題、去成就事業的渴望。
新通識
當然,我也要提醒,讓孩子瞎玩AI肯定也是不行的,還需要引導他們總結提煉出一套可復制可遷移的方法論。
高級的學習,尤其是思維方式的學習,往往不是通過講解教會的,而是通過實踐來感悟的。
這有點兒像MBA和EMBA的區別。
MBA主要面向沒有太多管理經驗的年輕人,講授各種理論知識,容易紙上談兵,學生難以感同身受。
EMBA則是讓那些在商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管理者回到課堂,當他們學到各種理論模型時,就會立刻與他們的實踐經驗產生共鳴,瞬間感到豁然開朗。
也只有把感性的經驗和理性的理論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可以持續應用的原則和方法。
好的AI教育也應當如此,不是先灌輸一套所謂創新的方法論,而是先讓孩子在項目中去實踐,然后在復盤、討論和相互啟發中逐漸優化作品、解決困惑,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
不過,這種學習也不能完全靠“悟“,需要用足夠實踐的理論體系加以引導,是個證悟的過程,一邊證,一邊悟。
這套能夠融合AI的認知世界的方法論,我們總結為“新通識”。
我認為,雖然AI是個革命性的新工具,但它反過來極大地強化了人類數萬年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底層的思維范式,也就是“構建圖景-理解規律-代入預判-實踐優化”的閉環。換句話說,AI為傳統的通識思維注入了新的活力。
掃碼入群(文末),獲得“新通識思維”示意圖
AI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廣泛地搜集與分析信息,更精準地進行模式識別和規律總結,更全面地進行預判和模擬推演,從而加速了整個迭代進程。
只不過,我們的教育需要引導孩子在AI的賦能下、踐行這套源于人類古老智慧的通識思維方式。
AI年齡
所以,看到了這兒,我想大家也會認同,AI教育不是為了讓孩子獲得一個證書或一項技能,而是為了啟動一個持續一生的進化過程。
但很明顯,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獨自摸索是艱難的。最快的成長方式,是找到一群擁有共同信念的同齡人、先行者和導師的共同體。大家堅信人機協同進化的理念,認同實踐和創造的成長方式,也相信終身成長要優于短期集訓。
在這個共同體里,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作品,相互啟發;可以共同挑戰一個更大的項目,學會團隊協作,在遇到困惑時,能與同伴進行碰撞,也能得到導師的支持與點撥。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孩子能夠掌握快速進化的能力。
基于此,我們提出了“AI年齡”的概念。
以前,似乎人的能力與見識和年齡息息相關。但在AI時代,“AI年齡”才更重要。
而且這個年齡并不是從第一次使用AI開始計算的。如果一個人只是把AI當作搜索引擎或翻譯工具,他的“AI年齡”就始終是0歲。
只有當他真正理解并開始用AI解決實際問題,他的“AI年齡”才開始增長。
未來誰的“AI年齡”更高,意味著誰更懂得如何掌控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生產力,誰就能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成為真正的贏家。
因此,這也是我們前哨AI少年營的使命——啟動孩子們的“AI年齡”,讓他們有意識地運用新通識方法論,讓AI參與到他認知和改造世界的每一個環節。我們堅信,這才是讓孩子面對未來的、最負責任的教育。
這樣,到孩子們成年的時候,他們可能是最年輕的成年人,但卻有著最大的AI年齡,他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游刃有余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們可以自豪地說,這是我們的世界!
說了那么多,最后做個廣告,實踐我們的AI時代的教育理想的前哨AI少年營已經開始報名了,9月開始到12月結束。在這期間,孩子們將親手開發AI動畫、游戲和小程序,從AI的使用者轉變為創造者。也許你給孩子報過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但我相信,這會是這個時代你給孩子報的最重要的一個班,因為,它會為孩子開啟一個嶄新的未來。歡迎你和孩子的到來。
具體介紹見下方海報,再提醒一下,為了保證少年營的教學質量,本次招募名額有限,歡迎掃碼報名!咱們跟孩子們一起開啟 AI 升級之路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領先一路
最后,鑒于公眾號推送機制的改變,你未來刷到要聞評論的機會可能沒那么多了,建議你加入粉絲群,第一時間得到我的獨家前沿分析,而且我們還會每天在粉絲群里發布獨家資料,快快掃碼加入吧!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用戶請在電腦端打開)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個獨家思維導圖,掃描加群即可領取
“新通識思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