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科技 I 渝碼科技
2025年7 月10 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 1562.1 萬輛和 1565.3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2.5% 和 11.4%,首次實現半年度產銷雙超 1500 萬輛的歷史性突破。
此數據不僅刷新全球汽車產業記錄,更折射出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的強勁韌性。
速度與質量: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
此次突破的背后,新能源汽車成為核心引擎。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 696.8 萬輛和 693.7萬輛,同比激增41.4%和40.3%,市場滲透率高達44.3%,較2024年提升8.7個百分點。
在此期間,比亞迪已完成全固態電池中試下線,并啟動裝車測試;華為、小米跨界賦能的智能座艙技術,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競爭從“馬力”轉向“算力”。
而傳統燃油車則通過技術迭代穩住基本盤。
吉利雷神電混、奇瑞鯤鵬超能混動等系統熱效率突破46%,在油價波動中持續吸引務實消費者。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中國車企已實現'油電同權',燃油車的智能化配置反超合資品牌,形成差異化優勢”。
政策與市場:雙向奔赴激活內需
以舊換新政策成為關鍵催化劑。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發放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超 210 億元,直接拉動新車消費 550 萬輛,其中 15 萬元以上車型占比高達 62%,推動消費升級趨勢顯著。
例如,武漢市民王先生用 8 年車齡的燃油車換購新能源 SUV 后感慨:“補貼+車企讓利,實際節省了 4 萬多元,智能化體驗完全顛覆舊車”。
下沉市場爆發新活力。
得益于充電基礎設施“縣縣全覆蓋”工程,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滲透率從2024年的28%躍升至39%。
山東臨沂一家縣城經銷商透露:“以往月銷30輛,現在單日訂單就能突破20輛,客戶最關注充電樁是否免費”。
全球坐標:中國汽車的“雙循環”答案
出口板塊延續高光表現。
上半年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6 萬輛,同比暴漲 75.2%。
上汽集團在歐洲建成第1000家品牌體驗中心,比亞迪巴西工廠下線首款本地化生產車型,中國車企從“產品出?!边~向“產業出?!薄?/p>
德國《汽車周刊》評論:“中國電動車正在重寫全球供應鏈規則?!?/p>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技術標準輸出。
中國主導制定的《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或ISO國際標準立項,寧德時代德國工廠生產的磷酸鐵鋰配套歐洲車企,標志著中國從規則的跟隨者轉變為制定者。
總而言之,正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所言:“1500 萬輛不是終點,而是全球汽車產業智能化競賽的中國起點。”
在這場變革中,中國正義電動化、智能化、全球化“三浪疊加”之勢,重新定義汽車強國的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