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對雍正造成的心理陰影究竟有多大,以至于雍正在登上皇位的第一年就廢棄了康熙的“公開建儲制”(即“嫡長子繼承制”)?
“九子奪嫡”勝出的雍正,又是如何巧妙地拿捏自己的兒子們?
康熙九子奪嫡
01
嫡長子“天生的繼承權”
在康熙之前,清朝的皇位繼承制度其實并非中原漢家王朝實行的“嫡長子繼承制”。
康熙是首個明確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的,不過他應該怎么都不會想到,他會兩次廢黜皇太子胤礽(胤礽是嫡次子,真正的嫡長子早逝),會產生“九子奪嫡”這般惡劣的斗爭和影響,自己竟又會成為清朝最后一位實行的,因為雍正一繼任就改用了“秘密立儲制”。
“嫡長子繼承制”是古老的宗法制度,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原則上就是“嫡長繼承、順序嗣位”。
但歷史上的奪嫡之爭也是屢見不鮮的,著名的有,秦二世胡亥賜死長子扶蘇,隋煬帝楊廣取代原太子楊勇,唐太宗李世民對李建成的玄武門之變,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清康熙的九子奪嫡等。
還有類似明朝嘉靖皇帝因其生父尊號而與朝臣爭執了十八年的“大禮議”,明朝萬歷皇帝與朝臣因立儲問題爭執十五年的“國本之爭”,這些皇帝受制于宗法禮制,不能隨意定父號、廢嫡長。
02
“正大光明”匾后的秘密
雍正設立的“秘密立儲制”是對歷朝歷代皇位繼承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繼承的穩定。其核心就在于不公開預立皇太子,而是預先秘密地確定好皇位繼承人。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王公大臣,共議秘密立儲制,諸王大臣們均無異議,雍正便將密封好寫有繼位人姓名的錦匣收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面。后來,雍正又另外密封一份,并隨時帶在自己的身邊。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駕崩,因早在十三年前就已秘密指定了皇位繼承人,沒了康熙時的激烈爭奪,皇位繼承平穩過渡。
莊親王允祿打開了藏于“正大光明”匾后的錦匣,弘歷繼位,乾隆皇帝成為清朝第一個以“秘密立儲制”繼位的皇帝。此后的嘉慶、道光、咸豐3位皇帝,也都是按“秘密立儲制”繼承皇位的。
03
好比“KPI考核”
作為北方的少數民族,大清初期的繼承主要由各方貴族共同推選產生,比如皇太極、順治,相較于“嫡長子繼承制”,更看重能力和表現,而非嫡長順序。
“秘密立儲制”擴大了對皇帝候選人的選擇范圍。選立繼位人之權全由皇帝一人掌握,選立不以嫡、庶、長、幼為條件,而以是否具有統治才能為原則。
這就像是一場KPI考核,考核皇子們的能力和表現。考核過程中,皇帝隨時可調整繼承人,增加了選拔的靈活性。
此外,皇帝一人決定繼位人,且秘而不宣直至駕崩。沒有了皇太子,這不僅加強了皇帝的權威,還減少了朝中大臣對皇位繼承的干預。
雍正早早指定了繼承人,還隨身帶著“備份”,這保證了皇位的繼承,但不明確公布繼位人,有效阻止了繼位人權力集團的產生,雍正也不想兒子的勢力威脅到自己。
不僅如此,雍正還故意布疑陣,讓阿哥們在各方面進行分庭抗禮,且讓人相信阿哥們都有繼位的可能,比如四阿哥弘歷和五阿哥弘晝的爭斗。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