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泰拳起源于古高棉拳系,曾是暹羅戰士在緬甸戰場淬煉的搏殺術。當戰鼓息聲,退伍士兵將這套剛猛技藝帶入市井街巷,歷經百年演化:削去致命殺招,注入禮儀與信仰之魂,終成今日“八臂武道”——雙拳為矛、雙肘作盾、膝腿化斧,在每一次纏斗中踐行“剛柔并濟”的東方哲學,讓蒙空圣帶束起的不只是額頭,更是堅韌不拔的武道魂。
☆我沒有流量密碼,但如果您覺得文章合您口味,那隨手的一個關注、點贊、收藏、評論或者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本文展示的僅為個人觀點,如果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泰拳起源
我記得在自己小時候,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泰拳打死人的消息,而那個時候電視里還放著《少年金米》和《北斗神拳》,因此對“中國功夫”有一種莫名的崇拜,直到后來才知道泰拳是泰國的武功,照實有點小失落。
《少年金米》
《北斗神拳》
2017年弗羅茨瓦夫世運會首度接納泰拳為正式項目,2024年更以巴黎奧運表演項目之姿叩響殿堂之門。而今成都世運擂鼓震天:男女6個公斤級戰場,48名頂尖拳手將在省體育館展開膝肘風暴。
場地和規則
泰拳比賽拳臺尺寸為長7.8米、寬7.8米,高0.9米至1.2米。泰拳運動員必須穿戴護頭、護胸、護肘、護腿板、拳套、護襠、護齒、纏手帶等護具,背心、短褲及護具分為紅、藍兩種顏色。拳套重量67公斤及以下級別為227克,71公斤及以上級別為284克。
泰拳比賽是實打實的對抗,開打前有個簡短儀式。整場比賽分3輪,每輪3分鐘,中間休息1分鐘。選手可以用拳頭、腿腳、膝蓋和肘部攻擊對手身體任何部位(除襠部外),但戴著護具的手臂和小腿不算得分部位——除非重擊到讓對手晃悠。每輪結束裁判根據表現打分:贏的人穩拿10分,輸的拿7到9分,要是難分高下也可能判平局。三輪打完,誰總分高誰就贏。。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如果滿意本文還請一波三連,如果有異議或者想討論的也可以在評論區或私信與我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