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鎖單背后:小米汽車的交付生死戰
28.9萬訂單vs15萬年產能,小米的生死時速
車主親歷:搶到YU7訂單后,我開始擔憂交付時間
6月26日晚上八點半,小米汽車APP的訂單數字像脫韁野馬般跳動。3分鐘突破20萬,24小時鎖單24萬輛——這份打破電動車預售記錄的數據,在小米北京總部大屏上持續刷新。但同一時刻,廣州黃埔區的小米一期工廠里,工程師正反復核對設備參數,二期廠房盡管亮著燈,流水線卻只運轉了三分之一。
去年首批預定SU7的數碼博主陳琛,此刻在社交平臺發了一張截圖:訂單狀態仍停留在“預計9月交付”。配文帶著調侃:“新歡YU7都生了,舊愛SU7還在娘胎。”這條動態兩小時內獲贊3萬,評論區里抱怨交付的聲音蓋過對新車的討論。小米官方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SU7待交付訂單仍有12萬輛。
YU7預售的火爆程度讓分析師張凱吃驚。根據中汽研的統計,特斯拉Model Y去年在中國售出46萬輛,平均每月不到4萬輛。而YU7首日訂單已達到Model Y半年銷量。雷軍在發布會上十次提及對標Model Y,價格確實足夠鋒利——標準版比Model Y后驅版便宜1萬元,高配版差價超3萬。全系標配的800V碳化硅平臺、激光雷達、835公里續航,配置表堪稱豪華。
用戶林濤的決定很現實。他在小程序算了一筆賬:選Model Y后驅版需26.39萬,YU7標準版25.35萬省下的錢夠裝兩年充電樁?!暗桓稌r間讓我猶豫?!笔謾C上的小米汽車APP提示,YU7標準版需等待7個月,比去年的SU7還長兩個月。林濤最后還是下了單:“大不了等到明年,特斯拉這期間也不大降價。”
小米工廠的產能正在接受極限考驗。官方資料顯示,一期工廠雙班倒年產能15萬輛,二期投產后理論可達30萬輛。但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二期工廠6月25日剛完成設備調試,要達到設計產能至少需四個月。按當前進度計算:
現有SU7待交付訂單12萬輛
YU7首日訂單24萬輛
合計待交付36萬輛
即便每月產能提到2.5萬輛,清空存量也需14個月。
“這像是給饑腸轆轆的人看滿漢全席菜單。”汽車行業分析師李博指出,2022年小鵬G9上市單周訂單破萬,最終因交付慢損失三成客戶。小米似乎有所準備——推出SU7訂單轉YU7通道,但未交付車主只能獲得2000元電卡補償。“對苦等半年的用戶來說,這點補償難消焦慮。”
雷軍押注的不僅是工廠產能。6月初小米斥資6.35億元在亦莊購置50萬平方米工業用地,此舉被解讀為三期工廠準備。然而經開區管委會招商部工作人員透露,從土地交付到工廠投產通常要18-24個月。更棘手的或許是供應鏈問題,特斯拉上海工廠能實現48萬輛年產能,核心在于其供應商90%分布在工廠300公里內。而小米供應鏈負責人周平曾坦言,長三角地區電池包供應商產能早已飽和。
安全配置成為小米破局的底牌。YU7公布的2200MPa超高強度鋼數據(沃爾沃1600MPa,特斯拉1700MPa)引發熱議。中保研碰撞測試工程師王強在個人賬號科普:“鋼材強度與安全不是簡單正比,車體結構設計更重要。”這條技術貼意外引發網友爭論,有人質疑小米借數據營銷,也有人反駁“有高配總比減配強”。
消費者在配置與等待之間搖擺。汽車論壇的投票顯示,超六成用戶愿意為25%價格差等待半年。但市場不會停滯不前。小鵬G7將于9月交付,樂道L60被曝降價2萬,競品們正盯著YU7超長的交付周期。“現在買車就像搶演唱會門票,”剛退了YU7訂單轉投理想的用戶趙敏說,“等半年后提車,可能新款又來了?!?/p>
數碼博主陳琛最終還是保留著SU7訂單?!拔乙呀浟晳T等待了。”他在最新視頻里展示手機與車機聯動的演示視頻,彈幕飄過一行字:“等你的實車測評,希望能在今年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