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7月13日電 題:從大遺址到古村鎮,陜西“守護歷史”傳承文化根脈
中新網記者 阿琳娜
“在秦兵馬俑,我不僅看到了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感受到中國在大遺址保護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參觀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他不僅在秦兵馬俑一號坑看到了工作人員的修復工作,還從講解員口中了解到現場應急保護實驗室、考古現場發掘與保護平臺等先進的發掘保護技術。
從舉世震驚的“二十世紀世界考古史偉大發現”,到“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工作原則的提出,秦兵馬俑坑遺址在讓觀眾領略“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同時,也為中國大型考古遺產的保護展示提供了經驗和樣板。
中亞專家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阿琳娜 攝
在參觀了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得知兩輛銅車馬是由3000多個碎片,歷經8年修復完成的,巴克特古洛夫對秦代青銅器技藝贊嘆不已,也感嘆中國文物工作者精益求精的修復技藝。
“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在文物考古方面已有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在李白的出生地附近,如今已有兩家吉中合作的博物館。”巴克特古洛夫說,中國有著先進的大遺址保護技術和理念,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在此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間。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不僅為陜西“沉淀”出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等世界文化遺產,石峁遺址、西安城墻、統萬城遺址等歷史文化古跡,還有陳爐古鎮、青木川古鎮、漫川古鎮等古村鎮。
中亞專家參觀陳爐古鎮。阿琳娜 攝
位于陜西銅川的陳爐古鎮因“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發展而留名,素有“渭北瓷都”之稱。
漫步在陳爐古鎮,千年不絕的爐火訴說著這座古鎮的悠久歷史;依山排布,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民居展示著古鎮的特色;罐罐壘墻錯落有致,五彩斑斕,成為古鎮一道風景線;瓷片鋪路,不僅特色,也極具觀賞性,被譽為“腳下的藝術”。
“在陳爐古鎮不僅可以‘看到’歷史,還能體驗制瓷,讓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渭北瓷都’。”烏茲別克斯坦國家人權中心第一副主任吉拉巴耶夫說,烏茲別克斯坦也有非常發達的制瓷業,陳爐古鎮對古村落的保護和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吉拉巴耶夫坦言,在陳爐古鎮的參訪讓他印象深刻,也希望今后烏茲別克斯坦的制瓷廠能與陳爐古鎮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對我們雙方都是非常互惠互利的。”
中亞專家在陳爐古鎮體驗制瓷。阿琳娜 攝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專家米爾曼諾娃深感此次參訪“文化含量”滿滿,她同樣為規模宏大、技藝精湛的兵馬俑而震撼,在陳爐古鎮中感受到中國古老村落的魅力與活力。
“無論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還是在陳爐古鎮,我都感受到了中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這對我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經驗。”專家米爾曼諾娃表示,短短幾天的參訪只能了解中國文化的點滴,希望今后有更多機會來到中國參訪交流。(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