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之堂"是由清代袁枚在《與陳刺史虛齋》中提出的成語,其本義指高雅的廳堂,后引申為對事物高標準、嚴要求的抽象評判尺度。該成語常以否定形式"不登大雅之堂"出現,用于形容粗俗事物無法達到高雅境界。
對于當今關注書法的人來說,“田楷”始終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與“丑書”問題一樣,體現出當今社會部分民眾對書法審美的認知缺陷。
想要清楚“田楷”崇拜的緣由,不妨先來分析一下“田楷”的特點,通過對其特點的分析可以發現當今社會書法審美取向。
“田楷”有什么優點?首先是極致的規范性,相同筆畫完全相同,相同字可以完全重合,幾乎達到了印刷體的規范標準,則應該可以被認為的是手寫文字的一個極端表現了。
其次就是唯美,高度追求對稱、均勻、溫潤、工整、干凈的基本美學理念,拋棄一切奇絕險峻等可能造成審美歧義的構思,達到了文字藝術的通俗美。
可以認為“田楷”達到了書法史上絕無僅有的規范和唯美,達到了手寫文字的一種極限,前無古人,后人也必定無法超越。
要知道,對著任何一本古帖苦練都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書寫效果的,這種效果必然是對印刷體和美術體等美術設計文字有充分研究的結果。
“田楷”有什么缺點?首先是對筆法的閹割,“田楷”為了達到極致的規范性,將豐富的書法筆法大幅度閹割掉,每種筆畫只保留一種簡化性筆法,唯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千字一面的效果。
其次是對藝術性的閹割,只要唯美不要奇險,只要統一不要變化,只要工穩不要靈動,通篇狀若算子缺少顧盼呼應,節奏如一條直線毫無韻律,品之如嚼蠟索然無味。
第三是筆法錯誤,筆法錯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用描繪畫代替自然書寫,“田楷”多使用描繪畫的方式塑造完美筆畫形態,部分筆畫無法一筆寫就,需要多次起筆方能畫成,完全不是自然書寫的狀態。
其次是不會調鋒,調鋒是保證自然書寫的重要技法,“田楷”筆法中往往用二次起筆來調鋒,或者直接用舔筆代替調鋒,寫一個字中間需要多次舔筆,毫無氣韻可言。這些都是非常低級的錯誤筆法。
知道了“田楷”的優缺點,也就清楚了為什么會有部分人深愛“田楷”,也就知道當今書法普及的困難。
很多不學書法的人對書法的審美標準主要來源于常見文字的對照,比如印刷體和美術字,“田楷”是最接近這些設計字體的手寫文字了,當然更容易被喜歡。
學過“田楷”的人很多都難以自拔,主要在于田楷簡化甚至錯誤的筆法容易掌握,且能夠塑造出完美的筆畫形態,這是很多初學書法者賴以自傲的方面。
換一種筆法則需要付出十分刻苦的練習才能夠運用自如,有簡單的誰還去學困難的,所以“田楷”實際上是迎合了學書者的舒適區。
國人非常務實,重技術輕藝術,并且用技術去衡量藝術,“田楷”展現出超高的技術水平,所以就被一些人誤認為是藝術巔峰了,其實技術只是藝術的基石,并不是藝術的花朵。
書法藝術不應該是簡單的羅列文字,最起碼要有一定的對比關系設置,大小、濃淡、疏密、奇正、穩險等等,什么對比關系都沒有必然是平庸、乏味的。
雖然“田楷”深受部分民眾喜歡,并且也有人認為“田楷”對書法普及貢獻卓著,其實這都是假象,“田楷”只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書法教育商業帝國,卻沒有培養出一個書法家,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一些問題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