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一門傳統的文化藝術絕非一面可以概括,“田楷”可以是書法,但是書法絕非“田楷”這一種面貌,古代還有歐顏柳趙、蘇黃米蔡,難道今天就只剩下“田楷”獨子?如此荒謬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當今書壇可以算是書法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所有書體、所有風格都有很好的繼承和發展,有傳統也有創新,有古典也有前衛,豐富多彩各具特色。
書法藝術必然是如此的,不可能被一種風格、一種書體統治,更不可能用一種面貌解讀,書法藝術的多元化、多樣性是不容忽視的。
藝術總是崇尚個性、變化和創新,任何庸俗、單調、守舊都不可能成為藝術的主流,藝術就要綻放不同的色彩。
已故著名書法家劉洪彪先生曾說過:“當代書法家要做到三點,不因循古人,不尾隨時賢,不重復自己。”
劉洪彪先生這番話看似簡單,卻道出了藝術創作的真諦。王羲之俊秀風格一統天下,顏真卿就要開創古拙雄強的書風。
唯有個性、變化和創新才是書法藝術發展的規律,所以在一眾書法宗師中,只有顏真卿可以比肩王羲之。
翻開中國書法史冊,我們會驚嘆于其中百花齊放的盛況。唐代楷書四大家各具特色:歐陽詢的險勁挺拔、顏真卿的雄渾厚重、柳公權的骨力遒勁、趙孟頫的秀美流暢,每位大家都在書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試問,在如此豐富多彩的書法傳統面前,我們怎能將書法簡單地等同于"田楷"?這種以偏概全的觀點,不僅是對書法藝術的不尊重,更是對歷代書法大師的褻瀆。
書法藝術的本質決定了它不可能被某一種風格或書體所統治。就像大自然需要生物多樣性來維持生態平衡一樣,書法藝術也需要風格多樣性來保持其生命力。
當代書法創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格局。我們看到有的書法家深入傳統,在古典法度中尋找新的表達;有的借鑒西方抽象藝術,拓展書法的視覺表現力;還有的嘗試將書法與其他藝術形式跨界融合。這種多元探索正是書法藝術活力的體現。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書法作為獨特的文化符號,正在與世界其他藝術形式展開對話。這種跨文化交流既給書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書法的本質特征和當代價值。
書法藝術的多元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商業化傾向可能導致創作的同質化,快餐文化可能消解傳統的深度。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堅持書法藝術的多元價值,維護其文化品格和藝術尊嚴。
展望未來,中國書法必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無限的創新可能,繼續在世界藝術之林綻放獨特光彩。而保持風格的多樣性、鼓勵藝術的創新性,將是書法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以開闊的胸襟擁抱書法的多樣性,以開放的心態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讓書法藝術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正如古人云"筆墨當隨時代",書法藝術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包容與創新。書法可以包容“田楷”,但是“田楷”絕對無法代表書法的全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