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夏日時節,記者走進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火花鎮平寨村的一處農家院壩,村民羅朝福正熟練地揀起個頭勻稱、熟度正好的果子,輕輕套上泡沫網,熟練碼進紙箱格子。“咔嚓!”封箱膠帶一響,印著“火花蜂糖李”的果盒被一層層摞了起來。
“瞧瞧,整整500多畝!今年掛果的就有170畝,畝產700斤上下?!蔽绾?,爬上山坡眺望果園,羅朝福黝黑的臉上滿是自豪。
“挑那直徑45毫米以上的大果,一斤能賣30多塊!”看著那些渾圓飽滿、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的果子,羅朝福伸出兩根手指比畫起來:“算算賬,今年光純利,少說也得20萬元!”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片漫山遍野、掛滿“金果”的果園,還只是光禿禿的荒山坡地。
如今的“甜蜜事業”,離不開這蜂糖李的“甜”。羅朝福隨手拿起一個熟透的李子輕輕一掰,琥珀色的果肉隨即裂開,晶瑩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嘗嘗,核小肉厚,甜得很!”
這“甜”從何而來?原來,火花鎮地處低熱河谷,平均海拔700米,年均溫度接近18攝氏度,年降雨量1300毫米,無霜期長達320多天,簡直就是為蜂糖李量身定制的“甜蜜搖籃”。
然而,要想把荒山都種滿“甜蜜”,羅朝福碰到的坎兒也不少?!邦^幾年,技術不精,管理跟不上,果子個頭小、品相差、賣不上價,我心里那個急!”他坦言,也曾有過動搖。
“不懂就問,不會就學!”老羅和鄉親們認準了這個理,請專家、學技術,外出考察、回來琢磨。施肥、剪枝、疏果、防治病蟲害……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慢慢地,果子品質上去了,口碑傳開了,火花蜂糖李的“甜”成了金字招牌。
找準了路,便鉚足了勁頭干。近年來,紫云縣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目標,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形成以藍莓、蜂糖李為主的兩大特色產業示范帶,全縣精品水果種植面積達11.3萬畝。
如今,蜂糖李果樹像“綠色絨毯”鋪滿火花鎮15個村的山坡,惠及3940戶村民?;鸹ㄦ傸h委書記胡偉介紹:“今年可采摘面積約4.5萬畝,預計產量1.8萬噸以上,產值超過3.6億元?!?/p>
“蜂糖李裂果是水分調控不當、施肥不均衡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睘樽尅疤鹈凼聵I”根基更牢、后勁更足,今年的管護關鍵期,紫云縣專門邀請安順市農業科學院的農技專家走進火花鎮果園,現場為農戶們開展培訓。
紫云縣還持續落實產業獎補優惠政策,按每畝700元的標準,補助脫貧群眾發展蜂糖李、柑橘等精品水果種植。去年,火花鎮又在興合村成功落地以工代賑項目,9.3公里機耕道硬化一新,18.7公里采摘便道蜿蜒入林間。胡偉告訴記者:“‘產業血管’一通,果子損耗少了,運出去更快了,品質更有保障。”
走進興合村的蜂糖李種植基地,累累碩果壓彎了枝頭?!耙惶?50塊工錢,這活能干一個多月呢!”從附近納座村趕來的村民皮昌芬,邊麻利地采摘蜂糖李邊高興地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小孩。這日子,比啥都強!”
日頭偏西,站在新修的機耕道上,望著滿載鮮果的車輛駛出大山,胡偉信心十足地說:“下一步,我們還要把李干、果醬、果酒等各類深加工都搞起來,發展‘采摘+體驗+觀光’的農旅融合新項目,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蜂糖李產業,吸引更多山外的客人走進紫云,感受這份來自深山的甜蜜饋贈?!?/p>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