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崔寒柏先生書法理念被更多的人接受,一眾專注于描繪畫的偽書家無以遁形,真金不怕火煉,有真本事就一定能夠征服世界,崔寒柏先生的直播間現在已經成為很多學書者的網絡課堂,追隨者與日俱增,讓我們看到了書法未來的希望。
二田先生雖然先后去世,但是依舊擁有穩定的簇擁,可見田書在大眾當中的巨大影響力,這也成為當今書壇的一個特別現象。
將崔寒柏先生與二田先生書法進行比較是非常容易的,畢竟雙方書法理念大相徑庭,書法風格也差異巨大,無論是支持誰都會得出天地差別的結論。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本身就具有非常主觀的審美特性,支持誰都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明自身的修養和眼界,藝術品鑒往往是自我認知的過程。
這里不妨從一個簡單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是學書的目的是什么?書法學習不同于其它藝術可以充分借鑒自然事物,書法無從借鑒,只能從學習前人書跡開始。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書法學習是否以學像古人為最終目標,對于這個問題在當今書壇幾乎不用回答。
其實二田先生對于這個問題也是持不同觀點的,雖然二田先生學書道路相同,但是田英章先生早就拋棄學歐而塑造了自己的風格,而田蘊章先生則一直在追求寫的像《九成宮》。
藝術崇尚個性風格塑造,但是對于以傳統書法為根基的書法藝術來說,繼承與創造到底哪個應該更為側重?這是每一個學書者必需要回答的問題。
縱觀中國書法史,可以發現那些一代宗師大多個性明顯大于繼承,一些人甚至無法直接看出繼承的痕跡。
比如顏真卿,僅以他的楷書為例,很多人認為他學過王,也有人認為他學過褚,還有人認為他學過歐,甚至認為他學過經生。
這些觀點都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都屬于推論,也都難以服眾,人們知道他一定學過前人,但是就是很難從他的楷書中看到具體的痕跡,而后世學顏的人大多痕跡都很明顯。
可以認為顏真卿將前人都化為了自己,并且注入了鮮明的個性,讓后人難以消化自己。后人難以消化顏真卿在于無法企及顏真卿的人格魅力,如果有人能將顏充分化為己,那么此人也必然成為一代宗師,比如趙孟頫。
學習書法最終的目的必然是要充分表達自己,當達到了表達自己的層次才可以算是真正觸及藝術的門檻,就已經與復制古人有了天壤之別。
繼承屬于技術層面,個性才是藝術發揮,繼承的再像也僅僅證明臨帖下過苦功,但是個性塑造就無法僅僅靠臨帖實現,必須要加入主動的思考和變革。
書法史上繼承高手不乏其人,比如俞和、吳寬等等,但是他們的名氣難比肩趙孟頫、蘇東坡。即便是蘇過、蘇邁兩兄弟也僅僅是可以留名而已,絕對難比歐陽通。
當我們想要判別一個書家水平的時候,不妨先看一下他作品中的繼承痕跡,如果有太多明顯的繼承痕跡,恐怕能夠啟發的個性思考就不會太多,也就很難值得反復品味。
品鑒藝術不就是在品鑒個性嗎?沒有個性,個性不足的藝術又能帶給人們多少獨特的欣賞體驗呢?
當同時看到崔寒柏先生和二田先生的書法作品時,可以根據個人審美做出評價,但是當你閉上眼的時候,哪幅作品能夠深刻在腦海里,哪幅作品對于你來說就是更具感染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