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郵箱: ymq120@yeah.net 對于來稿,默認為原創
“醫療衛生單位職工能否從事副業?”這一話題備受關注。現實中,“攬私活”“賺外快”,違規兼職取酬者也不鮮見。公職人員違規兼職取酬是典型的“既想當官,又想發財”,不僅違紀違法,催生權錢交易和利益輸送,更嚴重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帶來的后果不容小覷。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明確,公職人員開展副業需嚴格遵循《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條例》等相關規定,并結合所在單位的管理制度及副業性質綜合判定。總體來看,有6類情形需特別注意——合規與否,關鍵在這幾條“紅線”。
一、有償診療“接私活”
踩雷行為:私下承接手術、會診、體檢等收取現金或“感謝費”;擅用醫院設備、耗材(如未計費試劑)開展個人業務
紀律嚴卡:即使是在患者家中診療,若動用單位資源或依托職務影響力,均屬違規!
地方加碼:多地嚴管“飛刀”會診,私自接單 = 非法行醫 + 職務違紀雙重追責!
踩雷行為:開設/參股診所、藥店、醫美機構;為親屬醫藥生意“開綠燈”(如優先采購、泄露招標信息)
唯一例外:事業單位科研人員經審批可離崗創業,但嚴禁從事管轄領域相關經營!
慘痛教訓:某醫院后勤處長妻子開公司接本院項目,處長因“默許親屬謀利”遭雙開!
踩雷行為:以“轉診”“推薦專家”為名,將患者引至特定私立機構收“介紹費”;誘導購買指定高價藥品耗材
行業紅線:《九項準則》鐵律:“轉介患者謀利”即視為受賄,不論是否上班時間!
反腐數據:2024年醫療反腐案中,超30%涉及“隱性轉診回扣”,單筆微信轉介費可達數萬元!
踩雷行為:在藥企、器械公司任職(如顧問、技術指導)或超范圍取酬、拿分紅。
高危預警:兼職單位若涉本院采購、監管領域,無論是否取酬均涉利益輸送!
典型下場:某藥劑科主任任藥企“學術顧問”參與推廣,被認定“利用處方權謀利”開除公職!
踩雷行為:將醫師資格證、藥師證、護士證掛靠醫藥機構收“掛名費”。
法紀依據:《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36條:僅“掛名”不履職也屬違規營利!
醫療警示:三甲醫生證件掛靠民營醫院,雖未坐診仍被黨內警告!
踩雷行為:向醫藥代表高息放貸;利用藥品招標、醫保政策等內幕炒股;代持醫藥企業股份
司法紅線:某醫保干部泄露集采名單助親友炒股,按“內幕交易”罪移送司法!
哪些副業是在一定條件下
可以去做的呢?
01
體力勞動
如跑滴滴、送外賣等,需利用業余時間且不影響工作,且需提前向單位書面報備并獲批準。
02
投稿賺稿費
通過撰寫文章、小說、散文等,向雜志、自媒體平臺或出版社投稿獲取稿費,例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公務員身份)通過版稅收入數千萬元。
03
自媒體運營
開通個人公眾號、頭條號等平臺,分享職場經驗、生活技巧等內容,通過流量分成或廣告合作獲得收入,需注意內容不得涉及敏感話題,收入需申報,還不得違反衛健委相關規定。
04
專業技能服務
若具備維修、設計、編程等技能,可接小型私活(如家電維修、PPT制作等),需確保服務對象與工作職責無關聯。
05
健身/培訓教練
若有健身教練、教師資格等資質,可兼職健身房教練或開設線上課程,但需避免利用職務資源招生。
06
農產品種植/養殖
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家庭農場種植或養殖,銷售農產品(如蔬菜、家禽),需注意與工作職責無關聯。
注意事項
避免利益沖突:不得從事與職權相關的營利活動(如管轄范圍內企業兼職、經營個體戶等)。
報備單位:部分單位要求提前報備副業,建議咨詢人事部門。
時間管理:確保副業不影響本職工作,避免因疲勞或時間沖突引發紀律問題。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