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5號線顓橋站外有一座人行天橋,原本是方便周邊居民出行,起到人車分離作用的便民之舉,但其自動扶梯卻常常“罷工”。近日,市民王女士致電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反映,這座人行天橋的自動扶梯經常無故停運,每次出門能成功搭乘的次數少之又少。“電梯不能正常使用,周邊居民想要過馬路,要么等紅綠燈走,要么爬天橋樓梯,累出一身汗。什么時候電梯才能正常使用呢?”
趕上天橋扶梯運行就像“中彩票”
王女士所在的紫薇花園位于閔行區滬閔路和顓興路的交叉口。滬閔路是顓橋鎮去往市中心的主要道路,從早到晚的車流量都很大,附近還有許多住宅小區、學校和商場,來來往往的行人也很多。
2021年,在滬閔路與顓興路的路口,溝通5號線顓橋站和顓橋老街改造地塊的人行天橋正式啟用,兩側都配有自動扶梯。但王女士告訴記者:“這個自動扶梯早上也不運行,晚上也不運行,上下班高峰期都不運行,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用上。”
“上班族每天要出門,很多人都需要穿過馬路到對面乘5號線地鐵通勤,但要碰到扶梯運行的概率就像‘中彩票’。”她說,當初在買房時,開發商曾大力宣傳出門就是地鐵站,過了天橋就能到,保障業主的出行便利,但如今我根本感受不到便利性。
“小區里還住著很多老人,他們也有出行需求,由于腿腳不便無法爬樓梯,只能等待綠燈過馬路。滬閔路很寬,汽車又多,對老人而言,穿行馬路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王女士說,她曾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這個問題,但對方表示自動扶梯沒有雨棚,出于公眾安全考慮,下雨就會暫停電梯使用。
“但實際上,大晴天里電梯也經常處于停用狀態,而且上海配設扶梯的人行天橋有很多,也沒見到哪個扶梯停用頻率這么高、時間這么長。我還詢問了電梯的正常運行時段,但對方表示這個不能確定,要根據電梯狀況決定是否運行。”
7月10日下午,新民晚報記者趕到滬閔路顓興路的路口,此處的人行天橋自動扶梯正在正常運行。在扶梯入口處,標有“雨天暫停使用”的告示牌被撤到一旁,另一側還有塊寫著“電梯維護中 暫停使用”的黃色圍擋。
新民晚報記者看到,這座天橋橫跨滬閔路,下方是六車道的寬馬路,即使是工作日非高峰時段,也有較大車流,天橋約有兩層樓的高度,兩端有步行樓梯和自動扶梯,樓梯有近50級臺階,爬上去確實要費些力氣。
一位同樣住在紫薇花園的趙先生說:“這個扶梯陰雨天不開,平時也很少開,電梯維護也不到位,明明還沒用幾年,卻總發出‘嘎吱嘎吱’的異響。當初人行天橋是閔行顓橋老街舊區改造城市更新項目的一部分,現在自動扶梯常常停用,讓這個天橋修了和沒修一樣。”
暫停使用是出于安全考慮
為人行天橋安裝自動扶梯,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后期維保跟不上,卻成了市民的煩心事。有關部門能否管一管?
新民晚報記者從閔行區交通委員會獲悉,這處天橋的自動扶梯遵循屬地管理,由顓橋鎮城建中心負責。進一步聯系到城建中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該自動扶梯一直在正常運行,運行時間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半,只是遇到降水時,電梯井的溝槽會產生積水,自動觸發安全故障警報系統,導致扶梯停用。而恢復運行的條件是等待溝槽內積水全部自然蒸發,警報隨之解除,扶梯即可重新運行。
市民口中的“經常性停擺”,與城建中心的“正常運行”,存在矛盾,這是怎么一回事?該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積水蒸發需要一定時間,有時降雨斷斷續續,就會出現電梯長時間停用的情況;并且,在一整輪降水結束后,電梯維護人員需要對扶梯進行系統性檢查,包括絕緣電阻測試、部件潤滑檢查、運行參數檢查等,排除設備卡阻、漏電等問題隱患,電梯才能恢復運行。
不過他也承認,此前有不少居民投訴自動扶梯經常停運的問題。“這處的電動扶梯是城建中心后期接管過來的。一有檢修工作跟不上,就會有居民找過來。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當時督促了電梯維保單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檢修效率,也安排了人員現場巡查,一旦發現電梯停用,就會通知他們盡快檢修。”
系統性檢查需要多長時間?維保單位是否存在檢修不及時的情況?所有的露天扶梯遇到降水都必須進行人工檢修嗎?和扶梯的類型、質量有關嗎?面對新民晚報記者的再次追問,城建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需要向有關單位進一步了解和確認。截至記者發稿前,暫未收到相關反饋。
原標題:《夏令熱線|顓橋站外的天橋電梯為何“像個擺設”?》
欄目編輯:楊碩 題圖來源:閆錦 圖片來源:閆錦
來源:作者:通訊員 閆錦 新民晚報 張鈺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