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外媒一篇文章刷爆全網,充斥著對中國品牌小米的偏見與詆毀,但被小米用成績狠狠地打臉!他文章的標題是「山寨」手機廠商小米如何成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一股力量,標題就充滿著濃濃的酸味!
多年前,這家初創公司模仿蘋果出品的一切產品,推出與蘋果外觀相似的手機,被貼上 “山寨” 的標簽。
但如今的小米已成功蛻變,不僅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還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迅速崛起,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面對困境,小米沒有退縮,而是積極應對。一方面,通過法律訴訟從美國政府的黑名單中解脫出來,為拓展海外市場掃除障礙;另一方面,大力投入研發和專利購買,彌補知識產權方面的短板。經過不懈努力,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 2021 年第 2 季度,其出貨量超過蘋果,占據了世界市場占有率第二位。盡管這其中有三星越南工廠受新冠疫情影響生產出現問題的因素,但也足以證明小米的實力。
到 2023 年,小米更是穩居全球手機銷量前三,成為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在智能手機業務取得成功后,小米將目光投向了電動汽車領域。2021 年 3 月,小米正式官宣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并計劃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0 億美元用于造車業務。當時,汽車制造領域對于小米來說是一個全新且充滿挑戰的領域。汽車行業高度復雜、技術密集,需要大量資金、頂尖技術和專業人才的持續投入,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連蘋果投入近十年上百億美金也折戟沉沙。
但小米憑借在科技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毅然踏上了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2024 年 3 月,小米首款車型 SU7 重磅發布,次月開啟交付。在短短 9 個月內,累計交付量高達 13.5 萬輛,遠超全年目標,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小米 SU7 定位為 C 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車身尺寸與寶馬 5 系相近,造型大氣且兼具時尚魅力。內飾方面,環繞式座艙搭配 16.1 寸超大觸控大屏,可實現 5 屏聯動,科技感十足。性能與動力上,搭載小米自主研發的三電系統,實力強勁。續航能力也表現出色,能夠滿足用戶日常出行及長途旅行需求。在智能駕駛領域,小米宣布累計智駕里程突破 1 億公里,端到端全場景智能駕駛技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
2025 年 6 月發布的小米 YU7 同樣表現驚人。新車推出 3 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 25.35 - 32.99 萬元。開啟支付定金后,3 分鐘大定數量突破 20 萬臺,一小時大定超 28 萬臺。小米 YU7 直接對標特斯拉 Model Y,在三電系統、操控、智駕等方面實力不俗,還限時贈送諸多權益,整體配置更具優勢。
小米汽車的迅速崛起,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構成了實質性威脅。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小米 YU7 預售表現創下中國高端電動車新紀錄,標志著特斯拉在中國首次面臨來自本土品牌的重大挑戰。曾經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特斯拉,如今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強勁對手。
小米從被質疑的 “山寨” 手機廠商,發展成為全球手機銷量領先、并在電動汽車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科技企業,其成功有跡可循。持續的創新投入、強大的品牌營銷能力、廣泛的用戶基礎以及在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經驗,都為小米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外媒不服氣也不行,建議拋棄掉成見,報道就好好報道。
鄔賀銓院士:除了華為,其他都在用外國芯片!網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國忌憚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來中大型SUV賣五六萬,活下來的車企最多為手機廠數兩倍!網友:先騎二輪,坐等實現!
提到殲-10,印尼軍方發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美大使污蔑中國偷竊技術!中國專家霸氣回懟:你們根本沒有我們擁有的技術
巴鐵前外長:我們鎖定了20架印度戰機,只選擇擊落其中6架,我們克制!
雷軍隔空回應余承東,小米和華為在汽車方面接下來的競爭中,你更看好誰?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坦言: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華為,反倒讓中國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