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蘇故里,共話溝通智慧
天府家長“慧”
2025年第六期
親子溝通,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是傳遞愛的橋梁,
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然而,代際的差異、表達的方式,
有時卻在不經意間筑起了理解的藩籬。
如何打破障礙,讓愛在親子間自由流淌?
如何用心傾聽,真正“聽見”孩子成長的聲音?
其實
親子溝通的本質不是單純的說話技巧
而是愛的回應
溫暖的陪伴
信任的構筑
本期《天府家長“慧”》
以“溝通有道,共話成長”為主題
走進“詩書傳家、文脈流長”的眉山
帶你汲取蘇門家風智慧
讀懂溝通的溫度
聽見孩子成長的聲音
為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親子溝通的藝術
引導家長在孩子學習、成長中
用科學的方法搭建有效的溝通橋梁
近日
由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婦女聯合會主辦
眉山市教育和體育局
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
承辦的
四川省家庭教育公益宣傳活動
2025年天府家長“慧”第六期
邀請各領域專家
現場為家長們答疑解惑
彭曉蘭
眉山市第一小學德育主任
《親子溝通是一扇門》
作為一名有多年教齡的教師,我深知孩子們內心的細膩與豐富,也親歷著家長們在溝通中的焦慮與困惑。我們常說,親子溝通是一扇門,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就是“理解”與“傾聽”。真正的交流,從來不僅僅是語言的傳遞,它更是一場心與心的靠近。
王柳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助理社會工作師
《溝通第一步,用心傾聽》
01
育兒是一種示范
我們都說育兒其實就是一種示范,如果我們會傾聽,那孩子從我們身上能獲得什么?我們傾聽別人,是因為我們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對方的想法、情緒,這表達了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孩子也會學會如何尊重別人,這種尊重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會支持他們贏得幸福的人生。
02
“閉嘴”的智慧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這個階段他們愿意跟你說話已經很不容易了,要是我們還打斷,就很容易讓對方關閉說話的意愿。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閉嘴”的智慧。我們的閉嘴,是他們開口的邀請函。
03
耳—眼—心
1.用耳朵捕捉關鍵詞,語氣,語速,語調。
2.我的眼中只有你。把這個人的全部看到,還有非語言的交流,比如面部表情、動作等等,這些都在傳遞著情感。所以好的溝通表面上看起來是溝通技巧,但核心其實是你對對方的情感。
3.用心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要,那這個時候可以回應了,我們可以反映給孩子,在我們反映給孩子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在幫助孩子表達情緒了,情緒的詞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會的,這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累積。他慢慢就會知道,原來這種感受就是憤怒,原來這就是嫉妒。你的共情回應,就是情緒調節的第一課。
岳自奎
眉山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校長
《從蘇門家風家教中學習溝通之道》
01
“三長教育”
我認為,比較完整的教育應該是“三長教育”:親子共長、師生共長、自我成長。親子共長打底人生第一道亮色,師生共長描繪校園最美風景,自我成長成就精彩人生。有親子共長和師生共長的加持,學生才能更好地發現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02
教育不是培養“聽話”的孩子
我們在家里教育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也教育孩子在學校里聽老師的話。當孩子參加工作后,還要教育他聽領導的話。好像聽話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一個好學生應該有的樣子。
教育不是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人。
03
教育方式不能一成不變
想象一下:當孩子的認知從三歲成長到十二歲,而我們的教育方式卻一成不變,孩子如何“聽話”?就像孩子兩三歲的時候,你給他說要多吃蔬菜,到了孩子七八歲、十一二歲的時候,你還是不停地嘮叨,多吃蔬菜,多吃蔬菜。明明知道沒發揮什么作用,可也禁不住要說。你說歸說,孩子當耳邊風,你還覺得委屈——我是為你好呀!
梅培彥
成都七中萬達學校通錦校區黨委副書記、校長
《AI時代的溝通智慧
——構建親子間的數字橋梁》
01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構青少年的學習方式、社交模式和思維習慣
當中學生熟練地使用各類AI軟件完成作業,當算法推送的信息成為同學們認知世界的主渠道,當深夜的屏幕藍光取代了餐桌上的眼神交流,無數家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溝通困境,我經常和家長們交流的時候聽見這些苦惱:“孩子整天戴著耳機刷視頻,問他話就嗯啊應付……”“她用AI寫作文還理直氣壯,說我不懂技術!”“每次想談手機使用時間,都以大吵收場……”人工智能正深刻重構青少年的學習方式、社交模式和思維習慣。
02
AI時代親子角色因知識權威的解構而發生了改變
從知識技術層面,AI時代親子角色因知識權威的解構而發生了改變,當孩子能通過AI即時獲取遠超父母知識儲備的信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式說教徹底失效,父母就需要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思維引導者”,比如中學生對AI依賴的倫理困境,我發現我們學校有高中生,甚至個別初中生用AI寫作業,一旦開始使用就會過度依賴解題工具,模糊了學習與作弊的邊界。共同探討技術使用的倫理尺度,需要我們一起積極面對價值觀過濾器的挑戰。
03
培養AI時代的高階思維——批判思維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AI時代守護人之為人的核心,錨定同學們的未來能力,強化批判性思維訓練。日常引入“多源驗證”習慣。如看到社交媒體熱點新聞,一起搜索不同信源報道,對比差異并追問:“誰在發布信息?可能有什么目的?證據充分嗎?”可以再加深一點進行深度練習,鼓勵同學們對AI生成內容(如作為大綱、解題步驟)主動尋找反例或漏洞,培養AI時代的高階思維——批判思維。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
線上收看時間
7月14日(星期一)14:00
四川教育發布各新媒體平臺
或可于7月15日(星期二)20:00
四川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
SCTV-科教
收看節目
▌本文來源:教育廳校外教育監管處、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