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春天,河西走廊一眼望去,依然是皚皚白雪。一串謾罵聲打破了早春的寧靜,只見馬家軍驅趕著一隊殘兵向補充團走去......
這些殘兵便是我西路軍的戰士,大家衣著單薄,渾身傷痕,相互攙扶著向前走著,對于馬家軍的鞭打謾罵,大家都回以凌冽的眼神。
突然,一個馬家軍用槍托使勁砸向地上的“尸體”,罵罵咧咧地吼道:“給老子起來,去背傷員!”
原來,他發現了尸體堆中剛剛蘇醒過來的耿錫祥,便以兇狠的方式將他吼了起來。
耿錫祥是西路軍電臺臺長,對方的槍托砸在他身上時,藏在羊皮襖里的電臺零件就硌得他生疼。這是兩軍交鋒正激烈時,他悄悄拆下來藏在身上的,為的是敵人即便拿了我們的電臺,也無法使用。
耿錫祥和其他戰士們被趕到了永登縣的補充團,當地人都知道,那地方就像個活地獄。耿錫祥和戰士們被趕到了里面,一刻不停地就讓他們挑著扁擔去修碉堡。
從此以后的每一天,天還沒亮,他們就在補充團的叫罵聲中被吼起來從事苦力,很晚才收工,所有人就睡在草堆上,扁擔壓得肩頭的骨頭縫的疼都還沒有消退,就又要起來開工了。
這天,耿錫祥正挑著土,突然看見了人群中自己認識的三連戰士兵方紀壽。此時的方紀壽正挑著水,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應該是戰斗的時候留下的傷。他的褲腿上還有剛結痂的血跡,很顯然不久前才挨了打,泥土粘在上面,格外地顯眼。
耿錫祥悄悄地靠了過去,還沒等他開口,方紀壽便瞅著監工轉身的機會小聲說道:“錫祥,再不走,我們都得被折磨死。”說完,他便快速朝前走去,為了自己,也為了耿錫祥不被監工打。因為監工很快就轉過了身,耿錫祥要是與他對話,肯定會被發現的。
白天再累,可見到方紀壽和聽了他說的話后,耿錫祥睡不著了。他躺在草堆上,摸著懷里的電臺零件,正在想著什么,突然,隔壁窯洞傳來了慘叫。
他迅速抬起的頭又慢慢放下,這已經不奇怪了,補充團用皮鞭抽打他們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上次一個小戰士被吊在樹上,耿錫祥看著他眼里的光慢慢熄滅,那眼神像極了待宰的羔羊。
方紀壽逃跑了,只見馬家軍傾巢而出,很快就抓住了他。他們把他按在地上,用皮鞭狠狠抽他的背,一時間,鮮血四濺,弄到黃土墻上,像開錯了季節的桃花。
看著這一幕,耿錫祥滿眼都是火星子,指甲挖進了掌心,他竟不知道疼。
深夜,他偷偷爬到方紀壽身邊,他的背已經不能看了。
“等著,我給你找草藥去。”耿錫祥貼近方紀壽的耳朵說道。方紀壽聽見了,他使著勁兒回應道:“別管我了,把你自己保護好。”
耿錫祥還是決定去找草藥,但剛潛出一步,就被槍托狠砸了一下,無奈之下,他只好退了回來。當他再次爬到方紀壽身邊時,發現他已經沒有氣了。
耿錫祥捂著嘴抽泣著,眼前竟是方紀壽曾經在根據地時的笑臉。三更天了,他趕緊將方紀壽懷里的半塊餅拿出來塞進了自己的衣兜,這是戰友最后交待給他的。
餅上還有體溫,但再也暖不活那個人了。
時間到了秋天,河西走廊的寒意漸濃。補充團的連長們都被召到營部開會了,耿錫祥覺得機會來了,遂與早就聯系好的兩個戰友決定夜里翻過那道墻逃生。
恰好是月黑風高的一天,三人都順利翻過了兩米多高的圍墻,雖說有些磕碰,總算是逃脫了。但補充團很快就發現他們逃跑了,立馬一窩蜂地涌出來追捕。
偌大的荒野連一絲遮擋都沒有,耳邊的馬蹄聲越來越近了,就在三人絕望地一路狂奔時,月亮出來了。
遠遠地,耿錫祥看見前方有片棗林,他趕緊跟其他兩人說:“再跑快點兒,跑進前面的棗林就有救了。”
三人躲進了棗林的棗樹溝里,一陣馬嘶亂罵后,周圍陷入了一片寂靜。耿錫祥對兩個戰友說:“他們走了,我們趕快離開這里。”
逃出棗林,三人跑進了深山,可即將進入冬季,山里什么吃的都找不到,三天來就只能啃食沙棗核。
第四天,耿錫祥讓兩名戰友留守,決定自己冒險下山替大家找吃的。走時,他交代戰友,如果一天一夜自己都沒回來,他們就自己趕緊逃生。
山下有戶農家,獨住于村口,耿錫祥決定去試試運氣,不行的話,只好跑路。他斟酌了一會兒,敲開了農戶的門:“老鄉,能給點吃的嗎?我已經餓了三天了。”
老鄉伸出頭,左右看了看,一把將他扯進了屋里。
過了一會兒,老鄉端過來一碗熱騰騰的面條,麥麩的香氣直往耿錫祥鼻孔里鉆。
“娃呀,快吃吧!”老鄉遞過碗,耿錫祥接碗的手不停地抖。三天來,他們就靠啃沙棗核充饑,耿錫祥趕緊用筷子飛快地扒拉起來。
吃到一半,他抬了抬頭,猛然看見老鄉往門外瞟了一眼,縮回頭時眼睛里便布滿了驚恐。在戰場多年練就的警覺,讓耿錫祥迅速從食欲中清醒過來,老鄉的驚恐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門外的人。
來不及多想,耿錫祥丟掉筷子就從后門跑了出去,只聽見后面老鄉使勁地喊:“有壞人,快來抓壞人呀!”
耿錫祥一口氣跑出10來里地,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個方向跑的。沒有追兵,他知道是老鄉幫他引開了。跑到了一個山坳里,在一個鐵匠鋪前,耿錫祥再也跑不動了,他癱倒在了地上。
聽見響動,打鐵的王師傅趕緊跑出來看,他操著一口河南話問道:“娃,你這是從哪兒來呀?”
耿錫祥不敢說話,只是警惕地看著王師傅。王師傅給他拿來了吃的,耿錫祥便狼吞虎咽地吃了,直到夜里,王師傅跟他說,自己曾經全靠紅軍救了,才有命在這里開了個打鐵的鋪子,耿錫祥這才開口說了話。
第二天,王師傅讓耿錫祥換上了一身西北棉襖,又替他在頭上包了塊白布,將打鐵的擔子讓他挑上。王師傅自己拿了個錘子,便示意耿錫祥跟著他走。
大街上,有很多巡邏的,但見了他們的裝扮都揮揮手讓過去了,可是蘭州黃河的鐵橋上卻不行,任何來往的人都必須要看通行證,耿錫祥當然沒有。
這時,王師傅指了指遠處的馬車隊,悄悄對耿錫祥說:“你得跟緊了,混過去。”
耿錫祥堅定地點了點頭,他們二人偷偷繞到了馬車隊的后面,躬著腰,略低下頭,借著馬蹄揚起的塵土順利過了橋。
見馬隊遠去,王師傅和耿錫祥才從草叢中露出了頭。他拍了拍耿錫祥的肩膀,說道:“娃呀,后面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多多保重喲。”
別過王師傅,耿錫祥便朝著前方走去,不曾想,剛走了沒多遠,就被蔣軍抓了壯丁。
之后,耿錫祥就跟著蔣軍隊伍向涇川開拔。也不知走了多久,隊伍終于停下來修整了,只聽蔣軍官大聲說道:“前面就是紅軍的地盤了,大家都給我警醒一點兒!”
耿錫祥忽然眼前一亮,他控制住自己的激動,開始在蔣軍隊伍里活躍起來,與士兵套起了近乎。他是想打聽,紅軍的駐地究竟在哪兒。
終于,他旁敲側擊地打聽到了,不遠的驛馬關就有紅軍駐地。
第三天,耿錫祥又隨蔣軍出發了。當隊伍經過驛馬關邊界時,他借口稱自己要上廁所,趁行軍的隊伍不注意,撒腿就往紅軍駐地方向跑。
遠遠的,耿錫祥看到了崗哨亭,他跑得更快了。一邊跑他還一邊喊:“我是西路軍的,我是西路軍的!”
耿錫祥被帶到了團部,經過一系列地問詢后,戰士幫他理了發,讓他洗了澡。走出來時,他已經是穿著干凈灰布軍裝的紅軍戰士了。
面對團長親切地問候,耿錫祥的眼淚再也控制不住了。曾經跟隨西路軍從湖北黃安打到河西走廊,再回到自己的隊伍,整整過去了10年。那碗面條觸發的逃亡之路,也終于走到了盡頭。
后來,耿錫祥被派往了延安,當起了電臺教員。面對一個個年輕的學員,他總會把西路軍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對于河西走廊,是耿錫祥永遠也忘不了的執念。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會想起方紀壽絕望的眼神,會想起吃面時老鄉的生死報警,會想起鐵匠王師傅叫的那聲“娃”......
1949年,全國勝利了。耿錫祥迫不及待去到河西走廊,卻再也找不到當年為他煮面的老鄉和喊他“娃”的王師傅了。聽當地人說,老鄉被補充團打死了,王師傅后來失蹤了。
淚水打濕了耿錫祥的衣衫,之后,他每次重回這里,都會帶上一碗面條,將它撒在當年逃生的路上......
西路軍紀念館在甘肅落成了,在通透的玻璃櫥窗里,陳列著耿錫祥當年悄悄拆下的那塊電臺零件。零件上的劃痕,便是當年的印記。
那碗吃了一半的面條,雖已融進了歷史的風里,但它麥麩的香氣卻永遠飄在空氣中,講述著一個民族在苦難中不屈的精神歷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內容素材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