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番茄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綠豆湯
近年來,國內新生兒出生率整體持續走低,國家為鼓勵人們多多生育,二胎、三胎政策持續放開,不過政策效果還需時間進一步驗證。整體來看,與新生兒相關的母嬰市場陷入存量競爭時代在所難免。而就在這樣的市場中,不同集團創立的高端育兒產品品牌BeBeBus卻異軍突起。短短5年時間,便成為行業頭部。
不過,雖然品牌成長快,但是對于不同集團遞表港交所這件事,能否成功尚不好說。上市更關注企業的長期成長和穩健經營能力,不同集團不僅股權、人事問題不少,公司與實控人之間的關聯交易也并不清爽,最重要的,在存量市場中博弈,不同集團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最終能否成為真正的贏家尚不好說,這些風險因素都成了上市路上的攔路虎。
一、創始人身世成謎,生產仰仗代工
現在的不同集團,其前身叫布童科技,成立于2018年11月,旗下的BeBeBus品牌主要為客戶提供高端育兒產品,隨著公司的成長,公司提供的產品也從最初的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床、餐椅四大核心產品,逐步延展到親子出行、親子睡眠、親子喂養及衛生護理四大關鍵場景。
不同集團主營產品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公司創始人叫汪蔚,成立之初,公司由汪蔚100%持有。公司成立后汪蔚便開始了到處招兵買馬,組建團隊。其最成功的操作之一就是用公司9%的股權,請來了聯合創始人沈凌。在入職不同集團之前,沈凌在寧波英孚嬰童用品有限公司工作了大約13年,做到了公司的銷售總監,而麥克英孚是汽車兒童安全座椅行業的領軍企業,也是不同集團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之后汪蔚又陸續挖來了不少業內專業人士,公司也快速成長起來。
如此強大的團隊組建能力,汪蔚到底是何許人也?《招股說明書》對創始人汪蔚的介紹很少,只說這位39歲的集團掌舵人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同時其在2022年7月獲得國家開放大學工商管理??茖W位,現正在攻讀香港科技大學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而其以往的工作履歷一片空白??墒窃绞沁@樣,越讓這位專科學歷的創始人顯得更加神秘。
成立至今5年多,不同集團快速發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的GMV計算,BeBeBus是中國最暢銷的耐用型高端育兒產品品牌。而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經與123家國內分銷商和2家海外分銷商建立了業務合作。
《招股說明書》顯示,2022-2024年9月底,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07億元、8.52億元和8.84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27億元和0.46億元,收入年增長超過50%。
不同集團經營業績情況 摘自《招股說明書》
公司年收入整體保持過半增長的原因,除了和公司的營銷策略有關外,還與公司的生產銷售模式有直接的關系。在產品供應環節,公司除了有少量產品是外包加工外,其余絕大部分產品全部使用157家OEM廠商代工。
而這也對公司的持續經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公司并不自己掌握產品的核心生產,那公司產品的高端性主要體現在哪里?代工廠普遍能掌握的技術生產的產品真的能叫高端產品嗎?與此同時完全依賴代工廠生產,弱化了不同集團對產品質量的把控。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品牌的投訴也多半和產品質量有關。
當然公司面臨的問題還遠不止如此。
二、創始人套現近五千萬,有股東空手賺千萬
2020年至2021年間,不同集團共完成了三輪融資,合計融入金額約2億元。每一輪天圖投資都有參與,對不同集團鑒定看好。
2020年11月,不同集團進行A輪融資,天圖投資及其副總裁陳汝嫻以合計3002.7萬元認購,彼時的公司估值為約3億元,在這一輪融資中,汪蔚便對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老股進行了部分轉讓,合計套現約1800萬元。
不同集團A輪融資 摘自《招股說明書》
僅僅兩個月后的2021年1月,不同集團便進行了A+輪融資,此時的公司估值來到了4.36億元,而汪蔚又通過老股轉讓套現了大約3000萬元。當年8月,不同集團又開了B輪融資,融入1.4億元,同時也進一步將估值推升到了約20億元。也就是說在約1年的時間里,不同集團的估值翻了約5.7倍。同時創始人邊融邊退,也獲利頗豐。
而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汪蔚和廣州融慧之間的股權轉讓。
2020年5月,汪蔚將不同集團2.5%的未實繳股份以0對價轉讓給廣州融慧,而在2021年1月,廣州融慧又將這部分股權轉讓給汪蔚,交易對價為1442萬元,也就是說半年多的時間里,廣州融慧空手賺到了1400多萬。而當時廣州融慧的董事長正是不同集團現在的董事會秘書兼執行董事顏棟。而顏棟也于2023年5月卸任廣州融慧董事長職務,并于當年6月1日正式入職不同集團。
這種無緣由的0對價送股和高價回收的行為,不得不讓大家對公司整體管理的合規性提出質疑。而像這種不清爽的事情,汪蔚和公司之間發生了不少。如不同集團以108萬元的價格向汪蔚購買機動車;不同集團為汪蔚提供無息墊款超3000萬元;不同集團向汪蔚持股公司支付150多萬元服務費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比比皆是,很難讓市場對其后續的合規經營有信心。
當然作為擬上市企業,投資者當然關心,企業能否在競爭中成為真正的贏家,是否具有長久的投資價值。
三、大手筆推廣,真能成贏家?
不同集團一直采取著大手筆營銷推廣的策略。報告期內,其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1.35億元、2.1億元及2.05億元,也就是說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公司在營銷上砸了5.5億元,平均超過當期收入的30%,這些錢主要花在了線上平臺推廣、線下平臺推廣和新媒體營銷。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發開支的年平均占比不足3%,重營銷而輕研發的情況躍然紙上。
不同集團深諳互聯網營銷之道,與1.6萬名網絡紅人有推廣合作。在社交媒體上有幾十萬關于公司產品的帖子和視頻。作為主打高端市場的品牌,營銷能力固然重要,只不過,一味地重營銷而輕研發,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真的能保持住嗎?如此大力的推銷,一旦公司產品不過關,被發現是“智商稅”,那也將在很短的時間內鬧得人盡皆知。
過去十年中國人口出生率情況 摘自公開網絡
現階段,人口出生率走低的勢頭還沒有根本性逆轉,2023年出生率不足十年前的一半。未來存量市場的競爭力勢必會更加激烈,只有營銷和研發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