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高境鎮以“人民城市”理念為底色,探索社區自治共治新范式!以黨建為引擎,依托“境享·心享”四城一居一品項目,深耕品牌塑造、陣地升級、機制創新、活動賦能四大維度,激活社區內生動力。聚焦挖掘特色文化、整合資源優勢,凝聚多元主體共治合力,推動社區治理向精細化、品質化躍升,書寫共建共享的活力新篇章!
逸仙一村第三居民區以黨建為引領,打造“仁志法苑”為社區治理品牌,依托“朱志仁人民調解工作室”和“法苑亭”雙陣地,凝聚法律志愿者力量,成功將一處舊涼亭煥新為集法治宣傳、矛盾調處、居民議事于一體的“法治會客廳”,有效提升了居民學法、守法、用法能力,深化了居民民主自治與社區法治建設,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基石。
問需于民:繪就更新藍圖
小區中心的老涼亭,曾是鄰里情感的紐帶,卻因年久失修、功能單一而漸失活力。如何賦予其新生?
逸仙一村第三居民區黨總支堅持問計于民,通過深入走訪、座談研討、問卷調查,廣泛收集民意的過程中,發現居民不僅期待休憩空間煥然一新,更渴望一個學習法律知識、化解矛盾的公共平臺。這份來自居民的“需求清單”,為改造奠定了堅實的民主基礎。黨總支創新采納居民提出的“法治飛行棋”“憲法知識步道”等金點子,確立了“法治元素植入+傳統文化承載”的理念,將涼亭升級為獨具特色的“法苑亭”。亭內“以案說法”展板生動解析鄰里糾紛、消費維權等法律知識;亭周鑲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格言標牌,讓居民在休憩間自然接受法治熏陶。
改造前
改造后
陣地升級:夯實法治根基
煥然一新的“法苑亭”已成為社區治理的核心陣地。全年在此舉辦“法治文化節”“憲法宣傳周”等主題活動8場,吸引居民參與超500人次。每月開展的“便民法律服務日”為老年群體提供公證咨詢、文書代書等服務60余人次,同時收集法律建議、審核合同,顯著提升了居民的法治意識。廣泛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不斷提升居民普法的獲得感與滿意度,營造了有溫度、有情懷、有文化的濃厚法治氛圍。
憲法宣傳周:朱律師和志愿者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
整合隊伍:凝聚專業力量
陣地升級驅動服務質變。黨建引領下,居民區強化統籌協調,徹底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社區治理實現從“法治宣傳”向“法治治理”的跨越升級。
“仁志法苑”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以“黨員領航、專才攻堅、鄰里共治”為核心理念,深度整合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聯動社區民警與灝思瑞律所專業力量,構建起“預防-咨詢-調解-訴訟”全鏈條法律服務矩陣。
“朱志仁人民調解工作室”設立周一、周四固定“法律門診”,由資深律師與調解精英坐班服務,年均高效處理法律咨詢40件次;其10人金牌調解隊全年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6起,為社區平安筑牢堅實屏障。
“仁志法苑”進一步整合“社區小先生”、黨員先鋒隊、法治宣傳志愿者等多元力量,組建專業復合型巡查隊伍,常態化開展“啄木鳥”社區治理行動。聚焦飛線充電、占用消防通道、亂堆雜物等頑疾,年均開展高頻巡查52次,成功調解口角沖突8起,勸阻不文明行為6起,化解物業矛盾糾紛3起,顯著提升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與實效性,全方位拓展了社區治理新格局。
活動浸潤:釋放法治自治活力
依托法苑亭的實體陣地和志愿服務隊的核心力量,逸仙一村三居精心策劃并成功舉辦了貫穿一年四季的“仁志法苑”系列品牌活動,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居民身邊可感可知的溫暖服務。
01
每日點滴學法治
同步推出的線上、線下“與法同行每天學”活動,通過微信群、社區公眾號等平臺,每日推送簡明的法律知識、案例解析或普法微視頻,營造“掌上學法”的便利氛圍。
02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講活動
一場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的宣講活動在逸仙一村三居煥然一新的法苑亭內生動開講。亭柱上掛滿了圖文并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科普海報,營造出濃厚的法治氛圍。特邀宣講員圍繞繼承權、物業糾紛、防詐騙等居民關心的熱點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讀,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聆聽、積極互動。這場在法治地標中開展的宣講,真正實現了讓民法典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寓法于景,潤物無聲。
03
“逸法同行·守護夕陽”法律咨詢服務活動
針對社區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點,開設“如何預防住宅裝修糾紛”專場。活動現場清晰劃分咨詢、預防、防詐騙知識普及三大專區。同步發放的維權材料通俗易懂,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掌中法律寶典”。
04
“逸村三居·律途初征”社區居民法律講座
在今年第10個國家安全教育日,舉辦了首場法律講座,聚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要點解讀,成功解答了居民提出的具體法律訴求。同時利用寒暑假給中小學進行安全教育,現場互動環節氣氛熱烈。
逸仙一村第三居民區“仁志法苑”項目以黨建為引領,以法治為紐帶,從單向度的“法治宣傳”向多維立體的“法治治理”的轉型與能級躍升,推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社區新常態。
未來,居民區將持續聚焦社區群眾最關心法治難題,集結多方專業力量,共同商討出法治惠民路徑,讓法治清風吹遍社區每個角落。
寶山區“十五五”規劃編制大家談
上海市軌道交通19號線又迎新進展→
從“無縫對接”到“融合滲透”,“序貫醫療”筑牢危、急、重癥患者生命
通訊員:施丹
編輯:張婧瑤(實習)
資料:高境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