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美國這陣子在太平洋搞的軍演,那真是把“硬不起來又不甘心認慫”寫在了臉上。咱今兒個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出戲。
先說說這軍演的排場。7月6號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就吆喝上了:7月10號開始,搞倆禮拜“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排場大得空前。說是學冷戰時期北約“重返德國”那套,專門針對印太地區的“高端戰爭”,還玩起了“敏捷作戰應用”這類新名詞。說白了就是拉來近300架戰機、幾千號人,在太平洋上瞎轉悠,演練跨區域部署。為這事兒,五角大樓還特意從預算里摳出5.326億美元——按出動戰機數量算,這可是美國空軍史上排得上號的大場面。
可這演習內容,越看越透著心虛。說是要結合空、陸、海,應對太平洋上的各種突發情況,核心就倆字:“靈活”。五代機中隊要在“有爭議空域”對付復雜威脅,運輸機得在惡劣條件下瞎忙活,指揮小組還得在廣闊地域搞協調——說白了,就是怕被一鍋端,玩起了“化整為零”的把戲。
為啥說他們“硬的不干脆,慫的不甘心”?咱得從根上嘮。
頭一條,美國早從亞太撤得差不多了,退守到第二島鏈以外,心里門兒清“第一、第二島鏈”早成了擺設。可他不甘心啊,不想丟了圍堵咱們的面子,非得靠軍演撐場面,證明自己在亞太還有威懾力。可現在誰還樂意跟他混?菲律賓天天咋咋呼呼,卻上不了臺面;日本、韓國騎墻騎得比誰都溜;歐盟各國躲都來不及;印度還因為武器那點破事跟美國鬧別扭。所以這演習說白了就是想把散了架的“盟友圈”重新粘起來,可惜啊,膠水早就過期了。
第二條,他是真怕了。以前美軍打仗,講究的是集中突襲,派一大幫軍艦當主力,小弟們在旁邊敲邊鼓。可現在呢?改成“麻雀戰”了——把戰機撒到偏遠基地,美其名曰“避免在高風險地區被集中摧毀”。還拉上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的基地搞聯動,要求部隊72小時內跨區域轉移。這心思明擺著:想把周邊國家都拖下水,讓他們當活靶子,消耗咱們的彈藥。他自己呢?躲在后面,瞅準機會就蹦出來,沒機會就溜之大吉。你說這不是慫,是啥?
更逗的是,他們還想借演習補漏洞。美軍自己都承認,要在第一島鏈搞“聯合戰區配中心”,用水面艦艇代替空中補給——這不就是怕后勤被掐斷嘛。演習里還要試射超過1800公里的“梯風”中程導彈,花170億美元升級關島防御系統,在16個節點搞反導網絡,還在菲律賓修彈藥庫、油料庫。說白了就是想破解咱們的“區域拒止”,讓前沿陣地能多扛一會兒。可越折騰,越暴露自己的軟肋:怕被打、怕斷糧、怕孤立。
再看看他那堆“盟友”,更是笑話。號稱拉了19國聯軍,結果呢?英國航母還沒到南海就嚇得掉頭;澳大利亞拿二手裝備充數,戰斗力約等于零;歐洲象征性派點人,隔著十萬八千里,來了也不夠一架無人機炸的。德國、法國早說了,絕不自動參戰;日本正跟美國打關稅戰,韓國換了新總統,一門心思想往咱們這兒靠——誰傻啊,陪美國裝逼,自己送命?
估計這演習撐不了倆禮拜,能撐一個禮拜就不錯了。過兩天保準日本掉個飛機、韓國燒個船,找個由頭就不玩了。
對付這種“麻雀戰”,其實簡單得很:逐個擊破。他演習,咱也演習;他想分散,咱就分頭包圍。比如懟著日本練,同時攔著美國增援,他肯定不敢真下場,所謂的“同盟”立馬散架。靠近咱本土?三大艦隊分三個方向陪他玩,看他扛不扛得住。
說到底,美國這軍演更像是為了牽制咱們,好轉頭去中東折騰——最近針對伊朗和胡塞的輿論又起來了,這倆可得當心。不過話說回來,就這點本事,還想在亞太耍橫?怕是連三歲小孩的把戲都不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