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終于說了大實話,如果中美陷入冷戰,以如今中國的朋友圈,美國真不一定像贏得蘇聯一樣打敗中國。
最近幾年我們經常看到一個詞,就是“冷戰復辟”,大概意思就是說,在前蘇聯解體后幾十年,冷戰的鐵幕正在逐漸落下。
跟上一次冷戰相同的是,美國和北約為首的陣營,不同的是這次防守的一方,從蘇聯變成了中國。
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多次批評美國和西方,充斥著冷戰思維和霸權邏輯的言行。比如在今年3月26號,中國外交部就批評美國,發布所謂“中國軍力報告”,散布“中國威脅論”,鼓噪大國競爭,不過是為了遏制打壓中國、維護自身霸權找借口。
中國的發展有著清晰的歷史邏輯,和強大的內生動力,我們的目標光明磊落,就是要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無意超越誰、取代誰。
但是美國并不相信中國說的話,他們陷入路徑依賴,無論是誰有趕超美國的趨勢,他們就必須要打壓。隨著美國幾屆政府不斷推行對華強硬政策,中美之間的沖突風險已經越來越大。
正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內終于有人站了出來,振聾發聵的批評華盛頓當局,要是真跟中國打冷戰,美國不一定能贏。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治國方略”項目,高級研究員斯蒂芬·沃特海姆,他發表了一篇中美關系評論,其中美國遏制中國全球影響力的能力,本來就十分脆弱,特朗普則在進一步破壞這一能力。
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已經帶來了諸多變數,從未來美國的關稅水平,到美國同盟體系的走向,都充滿不確定性。美國給予盟友的利益越來越少,讓它們承擔的風險卻越來越大。
反觀中國那邊,全球有70%的國家,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與美國,甚至多數對華貿易額,是對美貿易額的兩倍。
如果美中美競爭進一步加劇,陷入冷戰的局面,甚至將世界分裂成兩個獨立的經濟和技術領域,等到那個時候,到底誰“遏制”誰,還真不一定了。
包括丹麥哥本哈根民調機構,一項“民主感知指數”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00個國家和地區中,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對中國的評價高于對美國的評價。
難能可貴的是,美國智庫這位專家指出,過去并非沒有戰略家意識到,美國的政策存在路徑問題,但受制于國內政治分裂和民粹裹挾,難以制定連貫戰略,加劇政策不可預測性。
對此中國外交部有言在先:中方敦促美方有關人士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停止攻擊抹黑和遏制打壓,多做有益于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