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操心任何人
你身邊有沒有愛操心的人?愛操心的人,大多都有一副熱心腸,心里總裝著旁人的冷暖。這本身是善意的體現,但需要注意,不要過度操心,當操心過了度,反倒可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擾。
看過一句話:“當操心演變為永不停歇的擔憂、無孔不入的控制,那愛與關懷就成了令人窒息的牢籠。”過度操心的人,常常會頻繁關注關系中的另一方,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動,覺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壞結果的發生。這種狀態,容易演變成讓人避之不及的“控制欲”。
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個體,都有自己要面對的人生課題。不管你怎么操心,都無法替別人完成人生的“作業”。與其整日焦慮,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也許反而有一番新的天地。
過度操心,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節奏也會有影響。倘若每天都牽掛著太多事,哪還有心力經營自己的生活?背負著太多人的喜怒哀樂,步伐只會越來越沉重。照顧他人之前,先要照顧好自己。
不要過度擔憂未來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明明眼下沒發生什么事,心里卻總是有著各種擔憂,時常焦慮不安;一想到未來,就忍不住怕這怕那,到頭來坐臥不安,內耗嚴重。
過度操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其實只是在徒增煩惱。要知道,那些你此刻擔憂的未來的“困難”,等真正沉下心去做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它們遠沒有想象中可怕,甚至會在真正行動時變得不堪一擊。
困在焦慮情緒里的問題永遠無解,只有邁出第一步,才能打破“想太多”的惡性循環。
事情能按預想的樣子推進,這很好;如果事情以意料之外的方式發生,也沒關系。不必太焦慮,不必過分苛責自己。畢竟很多時候,比起結果的完美,過程里你拼盡全力的樣子,本身就很有意義。
把時間和熱情,用在滋養當下的自己
過度操心他人或未來,往往是因為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外界,卻忘了關照自己的內心。想要跳出這種循環,關鍵是學會把時間和熱情,用在滋養當下的自己。
試著給生活做道“減法”。每天花幾分鐘靜靜梳理思緒,把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不必憂心的瑣事從心里挪開,只留下真正值得在意的人和事。
學會“課題分離”。當你想要替對方處理一切之前,先想一想:這件事情最終要面對它的人是誰?這件事應該是誰要完成的“人生作業”?你的“操心”對解決問題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嗎?當想清楚了這些問題,就能明白為什么要少操心,把選擇“自主權”交回給對方。
多做些能讓自己“沉下來” 的事。讀一本想看卻還沒翻開的書,跟著教程認真做一頓飯,在公園里慢慢散步......這些小事看似平凡,卻能幫助你專注當下、穩住心緒。當你全身心投入眼前的事,過度操心的焦慮便很難再奪走你的注意力。
來源:人民日報夜讀,綜合帆書樊登講書、壹心理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