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里,經常會看到有“壞人”使用“蒙汗藥”的場景,就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里,也經常見到“綠林好漢”或者“壞人”使用“蒙汗藥”的橋段。不少人都覺得,這個所謂的“蒙汗藥”不過是杜撰的情節罷了,然而,事實上,這個所謂的“蒙汗藥”,它是有原型的,而且大多來自于一種獨特的植物——曼陀羅。
原本,曼陀羅是一種舶來品,它在夏季開花,夜開晝合,與合歡恰好相反,但曼陀羅的花有點像百合花,還怪好看的,不僅如此,它的花清淡優雅,還怪好聞的,但是你聞多了就會產生輕微的幻覺。正是由于曼陀羅花有久聞致幻的作用,于是它就有了兩極分化的作用,中醫學家拿它來“麻醉止痛”,有心之人卻拿它來制成“蒙汗藥”。
那么,曼陀羅花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植物呢?曼陀羅花的最早來源,一般都認為始載于《本草綱目》。經本草考證認為,曼陀羅花的原植物應該是茄科曼陀羅屬厚葉型植物白花曼陀羅和毛曼陀羅[1]。雖說曼陀羅是舶來品,但時至今日,民間仍有一些地方有野生曼陀羅植物的存在。在民間,曼陀羅還有一個特殊的名字——醉心花。
在民間有這樣的傳聞,就是采摘曼陀羅花的時候是哈哈大笑的狀態,那么用這個時候采下的曼陀羅花泡酒,喝酒之后也會哈哈大笑,如果在采摘曼陀羅花的時候是翩翩起舞的情景,那么用這個時候采下的曼陀羅花泡酒,喝酒之后便會翩翩起舞。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民間一些老人若能識得此草,都會悄悄的拔掉,以免有心之人采此花釀酒。
曼陀羅花這種植物,其實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對了地方,它是治病良藥,用錯了方向,它是致命的毒藥。那么,曼陀羅花究竟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本草綱目》中有過相關記載,首先是具有麻醉作用,李時珍指出,“熱酒調服三錢,即昏昏如醉。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即不覺痛苦”,這種功效不禁讓人想起了華佗創立的麻沸散。其次是祛風除濕,李時珍指出,“諸風及寒濕腳氣,煎湯洗之”。除此之外,李時珍還記載了使用曼陀羅花治療面上生瘡和小兒慢驚風等疾病的藥方。
但實際上,曼陀羅花并不是始載于《本草綱目》,早在宋代的中醫典籍里就已經出現過,尤其是《扁鵲心書》中記載的睡圣散,就用到了兩種花,一種是山茄花,一種是火麻花,而其中的山茄花就是曼陀羅花。后來,在《御藥院方》中記載了使用曼陀羅花可以治療小兒慢驚,后世醫家還有立止哮喘煙(治哮喘)、祛風一醉散(治陽厥氣逆多怒而狂)等方子,都用到了曼陀羅花。
雖然曼陀羅花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它的毒性卻不容忽視,誤食或者過量食用,輕則出現口干舌燥、頭昏頭痛、視力和意識模糊、結膜充血、皮膚呈猩紅色、頭暈等癥狀,重則導致心跳過速、抽搐、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呼吸加深、脈搏頻數有力、幻聽幻視等中毒的癥狀,甚至可發生呼吸衰竭[2]。因此,曼陀羅花雖然花開美麗、花香迷人,但在臨床使用的時候,尤其需要小心謹慎。
曼陀羅花作為古代神秘的“蒙汗藥”,實際上,它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毒藥,也是良藥,全在使用者的一念之間。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它的藥用價值,不能因為有一定毒性就“因噎廢食”的放棄,畢竟“毒劇中藥”治療疑難雜癥的案例比比皆是。藥理研究發現,曼陀羅花含有多種生物堿,具有抗菌活性,抗真菌活性,驅散蚊蟲,抗癌作用,可用于治療潰瘍、傷口炎癥、風濕病和痛風、坐骨神經痛等多種疾病[3]。不得不說,曼陀羅花我們對它了解的還是太少了,還需要探索它更廣闊的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葉國榮,蔣永海.《本草綱目》曼陀羅花與坐拿草考[J].中藥材,1996,19(4):203-204.
[2]梁建紅.曼陀羅花——神秘的古代蒙汗藥[J].求醫問藥,2013,(5):62.
[3]李翔.曼陀羅花藥理和毒理學的研究進展[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5):77-78.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