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3日,上海之夏2025“半馬蘇河”上海賽艇城市精英賽在普陀區蘇州河水上運動中心活力開賽。近400名中外槳手齊聚蘇州河畔,共同開啟一場融合競技、科技與全民健身的體育盛宴,進一步激發“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活力。
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與群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市民群眾參與水上運動的重要場所。據了解,接下來,普陀區將繼續以水為脈、以賽為媒,持續打造更具普陀特色的國際化水上賽事IP,持續完善濱水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拓展文旅商體展融合場景,繪就“體育+消費+生活”的新圖景,為上海加快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注入更多澎湃動力。
蘇州河上揮槳破浪
本次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國10個城市的36支賽艇隊伍,不同年齡、職業、國籍的近400名賽艇愛好者參與。共設置青少年、大師、大學三大組別,37個競賽項目覆蓋單人雙槳到八人單槳有舵手,充分體現了多元與開放。
黃浦聯隊中來自巴西的隊員桑立辰表示:“在蘇州河上劃船的感覺很好,這里就在城市中心,可以看到岸邊有很多市民前來觀賽,能夠更好地讓大家了解賽艇這項運動,甚至參與進來。因為賽艇通常是在城市外圍舉行,這種中心城區的賽道特別適合推廣賽艇運動。”
來自巴西的黃浦兄弟賽艇俱樂部隊員桑立辰
本次活動也標志著蘇州河常態化水上運動的試點開展。未來,普陀區將持續將蘇州河打造為全民健身的會客廳,依托蘇州河水上運動中心這一載體,逐步開放賽艇、皮劃艇、槳板、龍舟等項目,構建“一河多點”的水上運動網絡。
賽事首次上線數智觀賽平臺,借助NFC與二維碼技術,觀眾可實時查看槳頻、配速、風流速等數據,并由專業解說解讀戰術變化,實現“外行也能看懂門道”。平臺的數據可回溯到槳手每一次沖刺,為后續訓練、賽事研究提供樣本。這套系統將固化在蘇州河水上運動中心,在未來服務常態化運營。
體育消費同頻共振
作為2025普陀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的體育賽事標桿活動,普陀區還以賽艇為媒、貫通文旅商體展多元場景,釋放體育消費新活力。
普陀區圍繞“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入境消費”推出系列主題活動,力爭在本輪消費季中打出標桿示范效應。賽艇賽恰如其分地嵌入這一全市級大場景:觀眾白天看比賽、晚上逛市集;參賽選手一邊比拼槳速,一邊打卡M50藝術季與蘇州河游船。官方監測系統顯示,首個周末半馬蘇河周邊客流比去年同期增長43.7%,消費季“流量池”順勢擴容。
此外,半馬蘇河公園的“88部落”市集、美食餐車與草坪音樂,為夜間濱水空間注入煙火氣;市集開市首周末三天累計吸引超5000人次。長風大悅城首屆“東方狂歡潑水節”把非遺傣族潑水文化與親水互動結合;環球港外廣場的星空夜市聚焦入境客群與郵輪經濟,打造“逛—賞—購—游”一體的夜游鏈。更重要的是“票根經濟”。賽事門票與商圈餐飲、文創市集、游船夜游綁定,比賽兩天共兌換聯票4200余份,帶動周邊零售、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42%。
青少年賽艇蓬勃發展
此次普陀賽艇隊在U15女子4人雙槳組別奪冠,該隊教練常勇平表示:“能夠在蘇州河舉辦這樣的青少年賽事非常有意義,這種城市內的比賽不僅讓青少年感受到了賽艇的樂趣,更推動了這項運動的普及。”他特別提到,現在的青少年運動環境相較于過去大幅改善,年輕人對賽艇的興趣日漸濃厚。“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賽,挖掘更多優秀的青少年,讓他們在運動中學會自律、團隊合作與責任感。”
桑立辰還指出,近年來上海賽艇俱樂部從最初的寥寥數家迅速增長到如今十幾家,青少年和普通市民參與人數也顯著提升。“隨著像‘半馬蘇河’這樣賽事的舉辦,賽艇運動的群眾基礎將會更加強大,體育旅游和消費市場也會隨之活躍。”
賽事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普陀區將繼續推動體育與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以更多高品質賽事和互動體驗,滿足市民日益多元化的運動需求和消費需求,助力上海打造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原標題:《以一江一河為卷,普陀“半馬蘇河”劃出文旅商體展融合新航線》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