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向明做客中國教師報直播間,就“教育敘事”與“教育敘事行動研究”與廣大教師進行分享交流。應廣大教師要求,陳向明教授特別列出教師理論學習推薦書目,以供教師參考。
特別說明:標紅部分為陳向明教授重點推薦書目
1
有關知識和研究
柏拉圖:《理想國》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確定性的尋求》
波蘭尼:《個人知識》《科學、信仰與社會》
賴爾:《心的概念》
野中郁次郎:《知識創造的螺旋》《創新的本質》
弗朗索瓦:《圣人無意》
胡軍:《知識論》
伯格、盧可曼:《現實的社會構建》
錢穆:《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大衛·英格里斯:《社會理論的邀請》
漢斯·約阿斯 等:《社會理論二十講》
鄭作彧(編著):《當代前沿社會理論十講》
布魯諾·拉圖爾 等:《科學在行動》
陳向明:《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
康納利 等:《教師成為課程研究者——經驗敘事》
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
卡斯皮肯 等:《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
2
有關實踐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參考鄧曉芒:《康德哲學講演錄》)
舍恩:《反映的實踐者》《培養反映的實踐者》《反映回觀》
阿吉里斯 等:《行動科學》
克里斯·阿吉里斯 等:《實踐理論:提高專業效能》
夏林清:《大團體動力》
安德斯·艾利克森 等:《刻意練習》
徐長福:《理論思維與工程思維》
理查德·桑內特:《匠人》
諾爾斯著,藺延梓譯:《現代成人教育實踐》
洪漢鼎:《論實踐智慧》(文章)
陳向明、王富偉:《心靈的轉化:教師在跨界和參與中的學習》
陳向明 等:《學做教師:實習生與指導教師的互動研究》
陳向明 等:《搭建實踐與理論之橋: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
陳向明、魏戈 等:《教師實踐性知識:中國社會文化的視角》
3
有關反思和身份認同
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
布迪厄 華康德 等:《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
鄭石巖:《覺:教導的智慧》
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
達克沃斯:《精彩觀念的誕生》
阿倫特:《人的境況》
布伯:《我與你》
韓炳德:《倦怠社會》
項飆 吳祺:《把自己作為方法》
范梅南:《兒童的秘密》
柯林斯:《互動儀式鏈》
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亞龍:《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羅杰斯:《個人形成論》
弗洛姆:《逃避自由》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弗朗克:《活出生命的意義》
馬歇爾·盧森堡 等:《非暴力溝通》
4
有關“教育”
比斯塔:《教育的美麗風險》《世界中心教育》
本納:《普通教育學》
《四書》《五經》《師說》《學記》
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
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
福柯:《規訓與懲罰》
懷特:《教育的目的》
羅杰斯:《個人形成論》
馬斯洛 等:《人的潛能和價值》
弗洛姆:《占有還是生存》
埃爾菲·艾恩 等:《獎勵的懲罰》
羅薩:《新異化的誕生》
庫伯:《體驗學習》
桑德爾:《精英的傲慢》
西莫斯·可汗:《特權》
5
有關“教師”工作
范梅南:《教學機智》《生活體驗研究》
帕爾默:《教學勇氣》
佐藤學:《課程與教師》
徐碧美:《追求卓越》
J·萊夫 王文靜:《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
岸見一郎 等:《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 等:《幸福的勇氣》
朗西爾:《無知的教師》
弗萊澤:《被壓迫者教育學》
大衛·格雷伯:《毫無意義的工作》
杰克遜:《課堂生活》
肖思漢:《聽說》
6
有關學習共同體和領導力
戴維·伯姆 等:《論對話》
羅比·斯坦豪斯:《教練的喚醒力 : 從引導者到喚醒者的NLP訓練》
卡羅爾·德韋克:《終身成長》
羅伯特·凱根:《人人文化》
羅伯特.安德森:《孕育青色領導力》
弗雷德里克·萊盧:《重塑組織》
奧托·夏莫 等:《U型理論》
珍妮弗?加維?貝格 等:《領導者的意識進化》
羅伯特?凱根:《心智突圍》
羅納德?海菲茲 等:《調適性領導力》
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
瓦茨拉維克:《改變》
基尼:《變的美學》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編輯 | 白衣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