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斯坦的焦黃土地上,數十支自動步槍被投入燃燒的柴堆,跳動的火苗映照著庫爾德工人黨成員凝重的面容,這場焚槍儀式,不僅終結了該組織46年的武裝抗爭史,更揭開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劇烈震蕩的序幕。
自1980年首次舉起義旗,庫爾德工人黨的游擊戰已造成超過4萬人喪生,這個曾活躍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山區的武裝組織,巔峰時期控制著10萬平方公里的自治區域,但創始人厄賈蘭在土耳其監獄服刑26年后,于今年初親自簽署解散令,標志著這個曾令安卡拉夜不能寐的心腹大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將此舉稱為掙脫血腥枷鎖,但鐵幕背后是更為復雜的地緣角力。
隨著以色列重創伊朗核設施、瓦解抵抗之弧,中東權力真空正被新興勢力快速填補,敘利亞朱拉尼政權在土耳其扶持下掌控大馬士革,直接壓縮了庫爾德武裝的生存空間。
以色列近期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堪稱教科書式的閃電戰,12天空襲摧毀伊朗23處核設施,定點清除17名高級將領,癱瘓德黑蘭苦心經營二十載的核武研發體系,五角大樓評估顯示,伊朗濃縮鈾庫存量已跌至2015年伊核協議前水平,彈道導彈部隊損失超40%,這場代號鐵砧行動的突襲中,以軍甚至動用電子戰系統使伊朗90%的防空雷達失效,但特拉維夫的勝利狂歡尚未持續,土耳其已在北方悄然筑起新防線。
作為北約第二大常規軍事力量,土耳其陸軍現役兵力達35.5萬,主戰坦克數量超過德國、法國、意大利總和,更令以色列忌憚的是,埃爾多安政府同時與美俄保持密切關系,既能采購F35戰機,又能引進S400防空系統,這種騎墻外交為其爭取到獨特戰略空間,相較于伊朗受困于核問題與國際制裁,土耳其的地緣牌局明顯靈活得多,這種多方下注的策略,使得安卡拉在中東博弈中始終掌握主動權。
隨著庫爾德威脅解除,土耳其已騰出手來重塑中東秩序,以色列情報部門2023年度評估報告顯示,土耳其對巴勒斯坦各派系的資金支持同比激增240%,哈馬斯政治局成員頻繁現身伊斯坦布爾,更令內塔尼亞胡政府如鯁在喉的是,土耳其正通過軍工合作向埃及、卡塔爾輸出無人機技術,這些裝備多次出現在加沙戰場對抗以軍裝甲部隊,其駐敘利亞部隊增至1.2萬人,在伊德利卜省建立的軍事觀察哨形成對以色列的弧形包圍。
更值得關注的是,安卡拉正推動突厥國家組織擴容,計劃將伊拉克土庫曼勢力、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納入,打造橫跨里海至地中海的戰略走廊,以色列雖然憑借F35I機群和鐵穹系統維持技術優勢,但面對土耳其的多維度施壓漸顯疲態,從加沙走廊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從黑海之濱到波斯灣,新一輪戰略對沖正在展開,在這片流淌著石油與鮮血的土地上,從來沒有真正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