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80后,我們既趕上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又碰上了物價漲得比工資快的尷尬時代。
每天拼命工作,依然常常捉襟見肘,努力也難以改變現實。
在步入中年時,或許曾幻想過,等著孩子高考,退休生活是不是就指日可待了?
可現實卻不那么順利:社保年限沒交滿,退休年齡也被延遲,繳費年限一拖再拖,自己還面臨著失業的困境。
還沒等到孩子高考,我們卻先迎來了大學學費上漲。
根據網上數據,2025年,超過幾十所大學將調高學費,漲幅達到500元至20000元不等。
從上海到新疆,公辦和民辦高校紛紛調價,部分專業的學費漲幅甚至達到160%。
不少家長在孩子高考分數出來的幾天里,早已忙于研究報考的學校和專業。
然而,很多家長發現,自己之前做好了精心計劃和預算,結果卻被這突如其來的學費上漲打亂了節奏。
早在2023年,許多高校已開始悄然漲學費。
許多學校解釋道,學費標準已經沿用了十幾年,難以適應今天的“行情”。
例如,上海市自2000年以來學費標準一直沒有調整,四川一些公立高校的學費標準早在2004年就已經制定。
看似合理的解釋,卻也反映了現實中的經濟壓力。
物價的持續上漲,學費自然也不能幸免。
從根本上說,學費上漲背后是學校的資金短缺。
無論是高等教育的擴展,還是教職工薪資的提升,甚至實驗設備的更新,都需要資金支持。
但隨著財政撥款的逐年減少,學校的資金壓力不斷增加,而學費正成為彌補這一缺口的主要途徑。
數據顯示,十年前,一名教師可能只需要十名學生就能維持收支平衡,如今,這一比例已增至30:1。
這意味著,學生成了學校的“搖錢樹”,而我們80后家長,便成了不斷被“薅”的羊。
如今,大學學費的上漲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家長們面臨的困境不只是學費的多少,而是如何才能交得起、如何去籌集這筆錢。
學費的上漲意味著更多的壓力,不僅對家長來說,孩子們的未來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幼兒園、學校的關停潮早已開始。
未來的高等教育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迎來“高校關停潮”。
2037年,可能會是許多高校的倒閉年份,而大學教師也有可能面臨失業。
每年的高考分數揭曉,總是伴隨著無數激動與淚水。
作為80后的父母,我們一直在為孩子的未來鋪路,但現如今,大學生的現狀和未來不確定性,讓我們對孩子的全力托舉充滿了疑慮。
我們依然抱著希望,希望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心里卻充滿了不安。
盡管現實壓力重重,盡管學費的上漲讓我們焦慮不安,但80后父母依然在堅持努力,為了孩子能夠擁有更好的未來。
我們希望能夠看到他們通過努力打拼,改變命運,盡管前方充滿挑戰。
也許,不是每個努力都能立刻看到回報,但只要堅持,未來依然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