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奈舒勒。
這個名字或許不太熟悉,但說起他導演的作品,動作片迷肯定不會陌生。
2015年,長片首作《硬核亨利》,以全程“第一人稱視角”的創新拍攝手法驚艷影壇,也讓影片中的血腥與暴力呈現出紀錄片式的粗糲真實。
(《硬核亨利》)
2021年的《小人物》再次異軍突起。
該片延續了高強度動作風格,其中公交車打斗等場景更是成為經典。
1600萬美元成本,斬獲5750萬美元票房,豆瓣7.8分,不少觀眾稱贊其“動作質感超越《疾速追殺》”。
(《小人物》)
《小人物2》將于8月份在北美上映,“中年殺神”鮑勃·奧登科克回歸主演。但令人遺憾的是,奈舒勒沒有執導這部續集。
不過,他導演的全新動作喜劇片已在7月初上線。
這一次,沒有繼續塑造“小人物”,故事的主角變成了兩位絕對的“大人物”——
《國家元首》
Heads of State
主演之一,“趙喜娜”約翰·塞納。
銀幕硬漢與喜劇諧星的融合體。
他在本片中飾演“美 國 總 統”威廉。
不好意思,放錯圖片了。
應該是這樣的↓
另一位男主,伊德瑞斯·艾爾巴,出演過英劇《路德》、美劇《火線》等犯罪類劇集,還為《瘋狂動物城》中的“牛局長”配過音。
他在本片中飾演“英 國 首 相”薩姆。
本山大叔曾在小品中說:“美英合伙欺負人……”
從現實角度來講,英 美兩國長期以來始終保持著深度捆綁的盟友關系。
但在本片中,兩位國家元首一見面,就有點劍拔弩張的態勢。
在記者會上,薩姆正拿自己在軍隊服役的履歷夸夸其談。
威廉馬上在旁邊“拆臺”:“你又沒上過戰場。”
一個總 統,一個首 相,見面就“互掐”,誰都瞧不上誰。
但,意外事件的降臨,迫使他們不得不“并肩作戰”。
01
陷阱
西班牙街頭,熱鬧的人群中,MI6和C I A正在展開聯合行動——抓捕 軍 火 商、極 端 分 子格拉多夫。
情報顯示,這是他兩年來的首次現身,機不可失。
沒想到,現場竟然出現了好幾名格拉多夫的“替身”。
正準備確認真實身份時,敵方殺 手已經開始行動。
這根本就是陷阱,是針對探員們的精心謀劃的絞殺。
行動隊長諾埃爾(佩麗冉卡·曹帕拉 飾)憑借出色的身手,奮力反擊。
可惜,仍是功敗垂成。
參與行動的探員悉數殞命。
諾埃爾被擊倒,隨后下落不明。
更糟糕的是,敵方黑進了西方國家創建的“梯隊系統”。
這是一套秘密監視系統,能夠監控“網絡”“郵件”“電話”等任何想要獲取的隱私內容。
有了它,就相當于擁有了“上帝之眼”。
另外一邊,動作片演員出身、剛剛競選成功的美 國 總 統 威廉到訪英國。
說實話,這趟行程他是很不情愿的。
威廉一直認為現任英 國 首 相 薩姆曾支持過自己的競選對手,他還是挺記仇的。
薩姆這邊呢,他對威廉也沒啥好印象。
一個演員都能當總 統,美 國 政 壇 真是沒救了。
盡管兩人看不對眼,但該做的事情還得做,畢竟是國家的領導者,責任在身。
很快,在雙方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媒體拋出了敏感又刁鉆的問題——關于之前那起失敗的任務。
威廉的回答很符合他的人設,夸張的語氣,信誓旦旦的態度。
擺出的那副篤定中帶著強烈威懾力的模樣,簡直就是妥妥的“表演型”人格。
與威廉這個“愣頭青”不同,薩姆就穩重、老練得多了。
當然,他嘴里說出的“漂亮話”也只是在搪塞回避。
四兩撥千斤地避開核心議題,圓滑、狡黠本色盡顯。
記者追問,你們想對那些行動中的遇害者家屬說點什么。
威廉又拿出“過來人”的口吻,說著“感同身受”之類不疼不癢的話。
結果,被記者無情拆穿,他根本就沒服過役,所謂的“在軍隊里”只不過是為了適應影片角色而去體驗生活。
薩姆在一旁都要憋不住樂出聲了。
威廉氣不打一處來,他在薩姆發言的時候送上了揶揄。
兩個堂堂的國家元首居然在臺上像小學生一樣互嗆,場面那叫一個滑稽。
最終,記者來了個“雙殺”——
“你們只是政 客,還真把自己當英雄了?”
該說不說,確實懟得漂亮。
02
危機
爭吵延續到了會后,威廉和薩姆還在喋喋不休地打嘴仗。
這可把兩人的助手給急壞了。
記者會上那荒唐的一幕早被媒體捕捉到,開始大肆報道了。兩位國家元首不合,這是多么驚天的新聞啊。
為了盡快消除負面影響,重塑兩國聯盟的形象,助手決定安排一場“秀”——讓他們一同乘坐“空軍一號”前往即將召開的峰會。
這個安排效果顯著,輿論漸趨好轉。
可誰都不會料到,接下來的將是一趟亡命之旅。
格拉多夫的手下混進了專機。
輕松解決幾名安保后,他解除了飛機的“隱身模式”,其位置瞬時暴露在雷達上。
緊接著,襲擊到來。
飛彈朝著專機狠命招呼,引擎起火。
機艙內還有個身手了得的殺 手,真可謂“內憂外患”。
機身被炸出個大洞,所有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關鍵時刻,威廉和薩姆跳傘逃生,僥幸活了下來。
他們現在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首先,兩人需要跨越國境線去往位于波蘭的安全屋。
但前提是不能搬救兵,總 統專機都能被炸,顯然是有內奸。況且格拉多夫一方還黑進了“梯隊系統”,現在通過電話等方式告知位置,無疑是自尋死路。
其次,飛機墜毀,外界普遍認為他們已身亡,兩國政 府正忙著進行權力交接。
國家元首,此刻失去了強大的資源優勢,被迫開啟“自主求生”。而等待他們的,是更加驚心的陰謀。
03
荒誕
目前,《國家元首》IMDb6.5分,豆瓣6.7分,口碑一般。
故事其實還是比較老套的——“陰謀→落難→反殺”,好萊塢一貫的“個人英雄主義”套路,只是主人公的身份換成了“政要”而已。
包括影片中一些刻意的“敘詭”段落,也沒太提升懸疑度,內奸是誰,還是不難猜的。
而且,影片存在“夾帶私貨”之嫌,末段簡直就是在替漂亮國吆喝:“America First”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朋友”,需要“伙伴”。
如果排除掉這些“政 治元素”的干擾,本片的娛樂性還是較強的。
槍戰、追車、爆破,樣樣不少。
《黑袍糾察隊》“休伊”杰克·奎德客串,以及后續歸來的探員諾埃爾,都奉獻了不錯的動作戲。
威廉和薩姆,從高高在上的“領導者”一下子變成了“普通人”,強烈的反差感貢獻著不少笑料。
想偷輛車,卻被發現。威廉亮明身份,沒想到自己的名字無論是在“演員”還是“總 統”頭銜后面,都沒人care。
只得和當地的小混混互毆。
為了避開檢查,躲在運輸車里。
總 統慘遭“羊奶”懟臉。
總體來說,本片可以打3星到3星半,算是合格的爆米花爽片,不帶腦子地看一看,挺不錯。
但是,按照導演奈舒勒以往作品的標準看,還是會略感失望。
爛番茄媒體評論很中肯——“極其愚蠢,卻非常值得一看”。
此外,片中兩位主角的某些“分歧”很耐人尋味。
比如,威廉認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給民眾“帶去希望”——說白了,就是“畫大餅”。
薩姆認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會帶來失望。
“餅”畫得再大再好,不如做點實在的事。
或許,當權力光環褪去,這些“灌輸希望”或標榜“務實”的掌權者,與掙扎求生的普通人能有什么區別呢?
電影中那些“動作”“笑料”“假面表演”終會落幕。
電影之外呢,由“大人物”主演的“荒誕劇”會散場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