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會場內空調充足,但當中國外長王毅的反問落下時,全場代表感受到的卻是太平洋深處的刺骨寒意。
2025年7月11日,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現場。面對40余國外長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從容展開講稿,直指九年前那場“南海仲裁案”的本質。當他的話語觸及太平島判決的荒謬性時,會場陷入一種奇特的寂靜——連紙張翻動的聲音都消失了。
“如果按照這一標準,世界海洋格局要被改寫”,王毅目光掃過全場,“美日等一些國家的島礁同樣將失去主張海洋權益的依據,難道你們也愿意放棄聲索嗎?”
仲裁鬧劇:一場被預設結局的政治表演
菲律賓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自始就是一場程序違法的鬧劇。王毅當場揭穿其三重違法本質: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直接當事國友好協商”的條款;違背中菲雙邊協議承諾;觸犯國際法基石“禁止反言”原則。
更關鍵的是,這場仲裁偷換了爭議的核心概念。王毅直指要害:“菲方訴求的實質事關中國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也直接涉及海洋劃界”。而這兩點,均不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管轄范疇。
2006年,中國已向聯合國提交排除性聲明,明確拒絕將海洋劃界問題交付強制仲裁。聯合國五常中除美國外的四個常任理事國,都作出了同樣選擇。而美國,這個仲裁案最積極的推手,至今仍未加入《公約》。
“仲裁庭構成越權審理”,王毅的定調斬釘截鐵,“是打著《公約》旗號做違反《公約》的事情”。
太平島之判:撕開國際法的虛偽面具
仲裁庭最荒誕的判決,莫過于將面積達50萬平方米的太平島定性為“巖礁”。這個南沙最大天然島嶼擁有淡水、植被和人類長期居住的歷史,完全符合《公約》對島嶼的定義。
王毅的詰問直刺雙重標準:“如果太平島都算巖礁,那么美日在太平洋上的那些島礁算什么?你們真愿意按同樣標準放棄權益嗎?”
現場無人應答的沉默,暴露出國際海洋秩序中最不堪的真相。當法律成為政治工具時,連最基本的客觀性都可被輕易拋棄。太平島判例一旦成為國際標準,全球海洋格局將天翻地覆——日本小笠原群島、美國中途島等都將失去主張專屬經濟區(qū)的法理基礎。
王毅更翻出歷史舊賬:當年日本試圖將不足10平方米的沖之鳥礁“升級”為島時,中韓堅決反對其違反《公約》“自然形成、可居住”定義的行為。但在美日操作下,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竟予以放行?!皣H法成了工具,誰還能信?”王毅的質問在會場回蕩。
溫差與雙標:那個“格格不入”的國家
“今年我的突出感受是,地區(qū)各國同少數域外國家之間溫差很大。”王毅在會后采訪中點破玄機。當中國與東盟各國平和商討南海合作時,唯有一個域外國家“格格不入”。
這個未具名的國家(顯然指美國)的劇本從未改變:將地緣沖突導入亞洲,把集團對抗引入南海。但王毅發(fā)出直白警告:“當別人的馬前卒,最后就會成為犧牲品。”
雙標操作在此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自己未加入《海洋法公約》,卻揮舞“基于規(guī)則的國際秩序”大棒;默許日本人工造礁擴權,卻指責中國在自家島礁的建設。中國在南海建成七座多功能綜合島礁,配備機場碼頭,王毅的回應坦蕩有力:“這些建設不是擴張,而是鞏固,是對中國現實控制力的體現。”
南海新敘事:從爭議之海到合作之海
在揭露鬧劇的同時,王毅更勾勒出南海的未來圖景。他提出構建“南海新敘事”的倡議:告別摩擦沖突的舊標簽,擁抱和平、穩(wěn)定與合作的新篇章。
事實是最好的注腳:與世界上動蕩海域相比,南海始終保持航行自由與局勢穩(wěn)定。中國與東盟正以“加速度”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目標在2026年達成具有實質內容的升級版協定。
“要將南海打造成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王毅的宣示擲地有聲。當某些國家還在販賣安全焦慮時,中國已與東盟展開海洋環(huán)保、航行安全、海上執(zhí)法等務實合作。
王毅離開發(fā)言席時,那個被點名的“域外國家”代表始終回避眼神交流。會場內的沉默在延續(xù),但已從震驚轉為思考——當中國將太平島判例與美日島礁權益捆綁質問時,精心構筑的法律偽裝置瞬間崩塌。
吉隆坡的沉默震耳欲聾。它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南海不再是霸權游戲的棋盤,而正在成為中國與東盟共同書寫的合作敘事。那個“格格不入”的國家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它的雙標劇本,再也騙不了任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