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又開始炒“冷飯”了。本來早就沒人提起的一項禁令,突然又被特朗普拿出來重新宣布執行,內容是禁止中國企業購買美國農田。
這事乍一聽,好像和我們沒什么大關系,但其實背后藏著很多美國政客的“小算盤”。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用“國家安全”這四個字來做文章了,他們干什么都喜歡往這上面扯,什么都能往“威脅國家安全”上套。
這次,特朗普突然跳出來把這兩年前的禁令再炒一遍,實在不是巧合。尤其是在中美剛有點貿易緩和跡象的時候,他就急著掀桌子,說到底,還是另有所圖。
這個所謂的“農地禁令”,其實早在2023年就已經被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當時支持率還挺高,91票贊成、7票反對。但通過歸通過,那陣子也沒怎么執行,也沒看到實際動作。為什么?因為根本就不是個急事。
中國企業在美國能買多少農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美國的大農場主、農業大資本集團,控制了絕大部分土地資源。
而中國企業在美國的農業投資,也主要集中在農業科技和食品加工環節,和“控制土地”完全沾不上邊。結果,美國卻單單點名中國,甚至沒怎么提其他國家投資者,這已經說明問題了。
特朗普把這事重新端出來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財政部剛剛釋放出想和中方繼續對話的信號,這種時間點不得不讓人多想。
他用的理由也很“熟悉”:國家安全、糧食安全,說得好像中國企業在美國種幾畝玉米就能監聽美軍動向似的。
換句話說,這根本就不是為了農業安全,而是借機對華施壓,為的是貿易談判和戰略博弈。尤其是在美國內外交困、稀土儲備告急的時刻,這一招再度使出來,就顯得不那么簡單了。
而且說白了,這種“冷飯”政策對中方實質傷害幾乎為零,中國企業本來也沒打算大規模買美國農地。特朗普看中的根本不是這件事本身,而是它可以當作一個“姿態”——向國內表明他對中國“強硬”,同時向中方釋放壓力:你要是不談,我就繼續給你制造麻煩。
表面是農田,實際上是美國國內焦頭爛額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這幾年美國國內過得并不輕松。拜登時代的時候就已經把美國經濟搞得很狼狽了,通脹高、制造業空心化、財政赤字越來越嚴重。
再加上全球局勢不穩定,美國想“收拾世界”,結果把自己也拖下了水。尤其是他們那個“大而美”法案,說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制造業,結果呢?補貼沒發幾輪就開始說沒錢了。
這些年美國政府為了救經濟,各種借債發錢,一邊對企業大撒幣,一邊又要裁減農業補貼,這讓美國農場主的日子也不好過。農業在美國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選票問題。
一旦農業受打擊,很多共和黨的傳統票倉也就不穩了。
所以特朗普這次重提農田禁令,說到底也不是為了“對付中國”,而是為了向國內交差。他要告訴那些質疑他“對華太軟”的人:你們看,我不是退讓,我還是那個強硬派;我只是換個方式來施壓中國而已。
更重要的是,美國現在非常依賴中國的一些關鍵資源,尤其是稀土。稀土不是土,它是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導彈、飛機、芯片、衛星,沒有稀土這些都造不出來。
中國手里掌握著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美國雖然也有礦,但開采和加工能力都不行,一旦中國卡住出口,美國高科技和軍工就等于被掐了脖子。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不敢直接撕破臉,不敢再一味制裁,只能找一些“低成本”的方式施壓,而農地禁令恰好就成了一個很合適的工具。它一方面看起來強硬,另一方面又不會真正傷害中美關系,可以“做個樣子”。
別看中美之間有很多爭吵,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斗而不破”。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太深了,誰也離不開誰。
這不,第二輪中美貿易談判剛結束,美國就取消了一些對華出口限制措施,比如半導體制造設備和工業軟件等產品,中方也對這些釋放出了積極回應。這說明什么?說明大家其實都知道繼續打下去沒意義,還是得坐下來談。
但問題是,美國國內的輿論氛圍一直對華強硬,尤其在選舉年,稍微軟一點就會被扣帽子。特朗普作為一名老牌政治玩家,當然知道怎么在這種局面里“既想談、又要面子”。
于是,他就端出了這碗“冷飯”——你看,我還是反華的啊,但我也歡迎談判。
而中方的態度其實也很明確:不是不談,但你得拿出誠意來,不能一邊談、一邊打。外交部的回應就很直接,批評美國將國家安全概念泛化,認為這類操作只會損人不利己。這種表態既不急躁,也不退讓。
歸根結底,中美關系目前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期。雙方都清楚,全面脫鉤不現實,也沒好處,但在一些關鍵領域,比如高端芯片、稀土、新能源技術等,競爭在所難免。
這就導致了一種狀態:既合作,又博弈;該吵的還得吵,該做生意還得做。
而特朗普這次操作就是典型的“邊打邊談”套路。他希望在新一輪談判到來之前,通過施壓換取談判中的更多主動權。換句話說,他不是不想談,而是想讓中國先“讓一步”。
但問題是,中國也不是2018年的中國了,在經歷過幾輪博弈后,中方早就學會了節奏控制和博弈技巧。如果美方繼續拿這種毫無實質影響的動作來當談判籌碼,那結果只能是:中方冷處理,不予回應,逼著你先攤牌。
說到底,特朗普這次所謂的農地禁令,只不過是又一次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搞政治操作。他其實并不在乎中國企業到底有沒有買農地,他更在乎的是國內選票、談判籌碼,以及對中國釋放的信號。
但這種把戲玩多了也沒用,中國不是被“嚇大”的,現在該合作就合作,該反制就反制。只要中方保持定力、堅持原則、不被對方節奏帶偏,中美之間的博弈就不會失控。
未來的貿易談判怎么談,關鍵看美國能不能真正放下那點“老大心態”。而我們,也完全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來應對接下來的所有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