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節氣臨近,全國將進入一年中最熱的"燒烤模式"。浙江臺州漁民正忙著準備三桅帆船模型。
這可不是普通玩具,而是傳承百年的"大暑船"。裝滿祭品的木船會被敲鑼打鼓送入大海,據說能鎮住臺風。
山西人院子里曬的陶缸成了香餑餑。
伏姜混著紅糖在烈日下發酵,路過快遞員都能討一勺。
老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專治空調房里竄稀的毛病。山東羊湯館最近生意火爆得很。
老板說每天得多宰三頭羊,就為讓顧客喝湯發汗。這吃法講究"以熱制熱",喝完渾身冒汗反而涼快。
福建人忙著打包荔枝可太有意思了。冰鎮果筐裹著棉被發快遞,當地人互贈荔枝羊肉叫"過大暑"。
這吃法看著奇怪,其實暗合"春夏養陽"的老理兒。
臺灣水果攤最近鳳梨堆成山。閩南語"旺來"的彩頭讓公司采購整車拉。要不說老祖宗會做生意,連水果都能討口彩。
田間地頭突然多了蹲著的大爺。
他們不是在乘涼,是拿著放大鏡挑蟋蟀。
頭大腿粗的才入眼,斗贏一局比吃冰棍還樂呵。涼亭里的金銀花茶全天免費供應。外賣小哥灌滿水壺嘀咕:"比功能飲料解乏。
"要我說,這傳統涼茶確實比冰鎮可樂養生。急診科數據看著嚇人。
持續高溫容易情緒中暑,醫生建議喝仙草凍降火。
那些靠冰啤酒解暑的真該看看,酒精只會讓身體更缺水。"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后"的老話準得很。
看天津人泛舟采蓮蓬,溫州人喝著草藥茶下棋,突然覺得慢點過夏天也不錯。三伏天躲不過,但智慧在民間。這些傳承百年的避暑妙招,比整天窩空調房強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