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剛過,觀音成道日的香火還未散,高溫卻先燒紅了天。天沒亮透,村里老人就揣著香燭往廟里趕,說這日許愿最靈驗。
可廟門剛開,蟬鳴就扯著嗓子喊熱,香客額角的汗珠子直往地上掉。和往年不同,今年六月底的熱像被人點了火,悶濕勁兒裹著人喘不過氣。鄰居王嬸拍著電閘嘆氣:“空調開整夜,這個月電費比上月多了120塊!
”往年這時候,屋里搖蒲扇還能挨,如今離了空調,床板都燙得睡不著。朋友圈炸了鍋,“今年的熱,比去年更毒!晚上風都是燙的!
”這話能翻到上百條點贊。
眼瞅著后天就入伏,一年最熱30天要來了,可小暑剛過,熱浪早把人逼得改了活法。
頭一樁新鮮事,商場書店成了“避暑司令部”。下午三點,鎮里超市冷氣口圍了一圈人,帶娃的、歇晌的,坐小馬扎的、靠貨架的,比趕大集還熱鬧。
李叔家閨女說:“書店涼快,娃寫作業都積極了,比窩家吹空調省電費!”第二樁,泳池成了“全民水樂園”。
社區泳池前臺排著長隊,后天的票早賣光了,暑期游泳班名額分分鐘搶空。
張嬸家小子曬得黝黑,樂呵說:“水里泡著,比吃冰棍還得勁!”第三樁,博物館科技館火得離譜。上周帶孫輩去省博,預約系統卡了半小時,展廳里全是舉著講解器的家長,“室內逛展,既學知識又躲太陽,值!
”第四樁,海鮮攤前冷清了,涼拌菜攤擠破頭。
菜市場王老板直搖頭:“龍蝦鮑魚賣不動,黃瓜涼粉搶著要,天熱誰還想吃腥的?”第五樁,河邊釣魚的少了,釣竿都擱墻角落灰。
老釣友老趙嘆氣:“日頭毒得能曬脫皮,魚都鉆深水里,坐倆鐘頭沒動靜,不值當!”第六樁,露營帳篷沒人搭了,朋友圈“星空照”變“空調照”。小年輕調侃:“帳篷里像蒸籠,躺半小時汗濕衣裳,還不如回家沖涼!
”這些變化,看著是熱出來的招兒,細想倒像咱老百姓的“消暑智慧”在升級。從搖蒲扇到蹭冷氣,從露天釣到大堂展,日子越過越精,應對熱天的法子也越來越巧??稍捳f回來,這熱勁一年比一年猛,往后會不會年年都得這么過?
有人愁:“再這么熱下去,莊稼咋辦?玉米苗蔫了,西瓜秧子卷葉兒!
”也有人盼:“要是能像城里商場似的,給田間搭個遮陽棚,該多好!”不管咋說,日子還得往前過,熱天有熱天的活法,變著法子找涼快,就是咱農民的韌性。
未來幾天,高溫還得往上躥,您家準備咋消暑?是去商場蹭涼,還是帶娃泡泳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