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中央決定任命李德生將軍為北京軍區司令。
結果,他在第一天上任時并未急著工作,而是先囑咐了秘書一番:“我先去副司令那里報個到!”
眾人不禁訝異,他一個正職,為何要向副職報到呢?
艱辛的從軍路
李德生將軍出生在河南新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由于常年遭受壓迫,在他出生后沒多久他的母親便病逝了。
孤苦無依的他從小便靠著到處給人打苦工維持生計,飽嘗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萌生了革命的意志。
在他十五歲時,紅色的政權來到他的家鄉,數萬受苦的民眾被解救出來,翻身做了主人。
李德生也被這股熾烈的革命浪潮所感染,隨即加入了紅軍。
由于作戰勇敢,反應機敏,剛參軍沒多久他便從普通戰士一步步晉升為了交通黨支部書記,成為了組織倍加看重的軍事人才。
在此期間,他參加了黃安、蘇家埠以及嘉陵江等著名戰役,后來又隨紅四方面軍進行了西征。
經過戰火淬煉的他,逐漸鍛煉出了一副鋼鐵般的毅力。
后來在八廟埡戰斗中,因為戰斗太過激烈,他在沖鋒陷陣時不慎被敵人打中了左胸,鮮血頓時噴涌而出。
雖然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他最終撿回一條命,但因為傷到了神經,他的左手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殘疾。
不過這次挫敗并未打消他繼續作戰的信念。
在養傷期間,他閱讀了大量軍事書籍,例如《紅色戰士必讀》、《列寧學校讀本》等,思想和文化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傷口愈合后,他又開始刻苦訓練右手射擊,努力將戰斗水準提高到了受傷之前。
在此后的戰斗中,他憑借著出色的功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并多次被組織委以重任。
就在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他卻遭到了上級的誤會,被調到了紅十師擔任傳令兵班長。
當時紅十師師長正是陳錫聯將軍。他聽說了李德生的遭遇后覺得非常可惜,經常來到基層部隊找他聊天,鼓勵他不要灰心喪志,要及時振作起來。
對于李德生來說,陳將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之一。
對方從不擺官架子,每次行軍戰斗時也總是給予他幫助和照顧,為他傳授戰斗經驗。
也正是有他的陪伴,李德生才能迅速恢復斗志。
全面抗戰開始后,我軍所有將領的職位都向下調了兩三級。原本以李德生的職位,他應該成為普通戰士。
但陳錫聯卻力排眾議,將他提拔為了排長。這種“不降反升”的情況在軍中實屬罕見,也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但陳將軍卻堅持說,李德生同志絕對有這個能力,他也不該被埋沒。
就這樣,在陳將軍的栽培下,他在此后的戰斗中大放異彩,成為了我軍優秀的指揮員。
而這份恩情也一直被他銘記于心。即使很多年后,他的職位已經遠超陳將軍,但他對對方的尊敬卻始終未變。
除此以外,陳將軍身上的這種團結友愛的精神也影響著李德生的余生。
不慕名利的將軍
抗美援朝開始后,李德生被任命為12軍副軍長,率部奔赴了朝鮮戰場。
在此后的幾年間,他先后參加了五次戰役,與敵人進行了421次戰斗,并殲敵將近兩萬人。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在慘烈的上甘嶺戰役中,除了秦基偉將軍外,李德生將軍也是重要的指揮員。
這場戰斗進行到后半段時,15軍因為損耗過大,王近山司令便決定將12軍調到前線參加戰斗。
不過當時的命令是:不管最后打得怎么樣,功勞都得算到15軍的身上,概括一句話就是用12軍的兵打15軍的仗。
若是換作爭強好勝的將領,或許當場就要鬧情緒了。但李德生收到消息后,二話不說便接受了這個任務。
他帶兵奔赴前線后,王近山則直接松了一口氣道:“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覺了!”
之后,李將軍便指揮了戰斗的第二階段。他以出色的謀略和部署,連續擊退了敵人數百次瘋狂進攻,為贏得最后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戰斗結束后,總部特意發來了表彰上甘嶺戰役的通報。12軍的干部接過來一看才發現,這上面通篇都是15軍,12軍只是幾筆帶過了。
眾人不免有些怨言。而李德生了解后卻堅持讓負責人向下通報。
負責人有些不開心地說,這是發給15軍的,不是給12軍的。
結果,李將軍卻笑著說,不管是哪個軍,都是我們國家的志愿軍,是我們中國人,勝利也自然是屬于我們大家的!
眾人聽后不禁感慨道,將軍的海量他們實在無法比。
由于在朝鮮戰爭表現出色,李德生回國后就被轉為了12軍軍長,并被授予少將軍銜。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依舊沒有懈怠,始終一心一意地為軍隊的發展而操勞著。
后來,他受到毛主席軍事思想的啟發,總結出了一套“郭興福教學法”,用于改善軍隊的現代化訓練。
此舉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表揚,并在不久后被軍委號召在全軍推廣和學習。
也正是在此期間,他開始受到毛主席的特別關注。
毛主席的提拔
1968年,在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毛主席特意與李德生進行了一次談話。
這是他第一次與毛主席直接接觸。當時他既激動又疑惑,不明白自己一個軍長為何會得到毛主席的特意接見。
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他在安徽開展“三支兩軍”任務時,工作成績非常突出,所以得到了毛主席的關注。
在主席的詢問下,他又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總結。聽著他句句都未離開群眾和部隊,毛主席欣慰地點了點頭。
也正是這次談話,讓毛主席對他的安排有了更深入的考慮。
到了1969年,李德生便被周總理的一通急電叫到了北京。他這才得知自己被調到了中央工作。
要知道彼時他身上還兼任著安徽、南京等地方職務,可以說是分身乏術。
他原本想向中央辭去幾個職務,但毛主席卻堅持說:“一個都不要免!”
他建議李德生按照“三個三分之一”的要求去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讀書學習,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地方,剩下的時間來北京。
聽著主席的話,李德生只感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器重。就這樣,他開始身兼要職,接觸各方面的工作。在毛主席的培養下,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到了1970年,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他再次臨危受命,擔任了北京軍區司令。
此時李德生在軍中的威望已經很高了。在他上任第一天,軍區工作人員們便一個個出來迎接。
但他并未立即投入工作中,而是囑咐秘書道:“我要先去副司令那報個到!”
眾人聽后不禁有些訝異,哪有正職給副職報到的?
李德生聽后卻有些愧疚地表示,自己何德何能讓一個中將給他一個少將當副手呢?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要向老將軍報個到。
原來彼時的副司令正是開國中將吳先恩。
兩人都出生于紅四方面軍,雖然交集不多,但吳先恩的資歷要比他高一些。對方擔任兵站部部長時,他還只是一個班長。
即使現在自己的職位已經超過對方了,但他在心中依舊對這些革命老同志懷有著尊重之心。
在后來的日子里,他便與吳先恩將軍互相配合,不辭辛勞地為建設軍區付出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