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健康》
ISBN 978-7-03-082543-8
朱永官 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5.06
前言
在當今全球化和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環境問題與健康危機日益交織,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緊迫性。我們不僅需要關心個人和社區的健康,更應關注全球生態系統的整體健康。星球健康(planetary health)作為一個新興的跨學科概念,正是為了應對這一時代性挑戰而提出的。它提醒我們,人類的健康與地球的生態平衡密不可分,只有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內,人類才能實現長期的健康與福祉。
《星球健康》編寫團隊匯集了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書中深入探討了“星球健康”這一核心議題,并從多個角度提供了深刻的見解和理論支撐,具體涵蓋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健康問題的全球負擔、環境變化對健康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通過可持續發展策略緩解這些挑戰。
本書共分為11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第1章概述了星球健康的概念,討論了它與公共衛生、全球健康等相關領域的異同,并深入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對地球生態系統的深遠影響及二者之間的關聯。第2章著眼于人類健康,探討了重要疾病和傷害的全球負擔,尤其是環境因素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
隨著社會的演變,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系也在持續變化。第3章系統梳理了農業時代、工業化時代和信息時代的進程,并分析了這些階段對全球環境問題的貢獻。緊接著,第4章深入研究了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著重強調了生態功能與人類健康之間的緊密聯系。
物質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第5章探討了社會經濟系統中資源的開采與貿易對星球健康的影響,而第6章則專注于食物系統,深入剖析了食物生產和消費對環境的壓力,并強調了可持續食物系統的重要性。
第7章詳細闡述了環境污染對星球健康的影響,討論了空氣、水、土壤污染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第8章廣泛探討了氣候變化問題,特別是氣候變化對地球環境及人類健康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第9章聚焦生物多樣性,從農業生產到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闡述了生物多樣性對星球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第10章和第11章分別討論了城市化進程對星球健康的影響以及可持續發展科學的未來前景。特別是,第11章強調了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面向未來的健康星球行動路徑。
全書展現了星球健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為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學者以及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旨在引導人類社會朝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向邁進。我們希望本書能為正在應對全球健康和環境挑戰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啟發,助力構建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在此,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本書編寫的專家、學者及相關工作人員,是各位的辛勤付出與智慧結晶,使得這本書得以順利完成。同時,感謝每一位讀者的關注與支持,愿本書能夠給您帶來啟發,共同為守護我們的蔚藍星球貢獻一份力量。
2024年10月
序言
在我40多年的公共衛生工作經歷中,最令我感觸深刻的一點,是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作為曾在香港衛生署帶領團隊應對禽流感和SARS的公共衛生工作者,我深知微生物跨越物種與國界的速度,遠超傳統衛生體系的反應能力;而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擔任總干事的11年里,我親歷了現代醫學戰勝單個病原體的輝煌,也目睹了生態系統崩潰帶來的連鎖健康危機——“健康的地球與健康的人類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當澳大利亞山火的煙塵飄至南美海岸,當西非的埃博拉病毒與文明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我們不得不承認:唯有將“以人為本”的公共衛生與“以地球為本”的生態守護融為一體,才能真正守護人類長期福祉。當今,健康問題的尺度已經從診室病床擴展到了整個星球。
《星球健康》這本書的出版恰逢其時。它不僅記錄了一場認知革命,更為人類在“人類世”的生存提供了路線圖。作者以跨學科視角,將公共衛生、生態學、經濟學與政策研究有機融合,系統呈現了傳染病、慢性病、氣候危機、環境污染與社會不平等多重議題的內在耦合機理。全書11章脈絡清晰,從概念溯源到方法框架,再到具體案例與行動路徑,可謂一部聯結科學與治理的“路線圖”。書中對“協同治理”“系統思維”與“共建共享”的強調,呼應了我在WHO提出的“預防先行”理念: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僅靠治療擺脫疾病負擔,唯有預防才是最經濟有效的途徑。讀畢全稿,我深切體會到作者對于科學嚴謹度的堅持,以及對人類共同未來的誠摯關懷。
我尤為贊賞該書對“多圈層環境污染–健康風險–社會經濟驅動力”復雜網絡的量化剖析。過去,公共衛生研究常聚焦單一暴露源;而今,我們必須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捕捉跨尺度、跨部門的耦合效應。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正因看到了這一趨勢,于2020年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全球震蕩中成立,肩負“匯聚全球健康智慧,培養卓越公共衛生領導者”的使命。作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的創始院長,我始終強調“厚植中國土壤、放眼全球治理、心系人類福祉”的教育理念,而該書的學術格局與人文情懷與此高度契合。
現如今,健康治理必須升級為行星尺度的系統工程。然而,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當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解決跨邊界的健康挑戰;同樣,沒有任何群體應被留在身后。我們當下處于“后疫情時代”的十字路口,需要的不只是科學證據,更是面向行動的集體愿景。該書通過豐富的數據和案例,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機制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健康星球路徑,向讀者展示了如何把宏大理念轉化為具體干預:從綠色能源到可持續糧食系統,從城市韌性設計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為政策制定者與基層實踐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箱。
從個體健康到星球健康的范式革命要求我們超越傳統公共衛生框架,我深知未來道路仍布滿未知,科技進步與不確定性并生,大數據與隱私保護并行,人工智能既可能加速精準防控,也可能放大全球健康鴻溝。正因如此,我對《星球健康》這本書寄予厚望——愿它不僅成為學界的權威參考,更成為決策者、產業界與普通公民的共同讀本。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在悄然塑造地球的健康軌跡,而《星球健康》像一面鏡子,既照出人類文明的痼疾,也映現出希望的微光,引導我們在復雜世界中作出有利于人類與地球雙贏的決定。
在此,我誠摯推薦《星球健康》予各位讀者。愿我們攜手同行,以科學為基,以人文為魂,共同守護“健康的人類,健康的星球”。
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干事(2007~2017)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創始院長
2025 年 5 月
來源:土壤環境科學與技術實驗室
ISBN 978-7-03-082543-8
朱永官 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25.06
本書以“星球健康”為核心理念,系統闡釋了人類健康與地球生態系統健康的耦合與互饋。全書11章,從概念溯源出發,逐層探討了傳染病和慢性病負擔、人與自然共同演化、生態系統服務退化、資源開采與全球貿易足跡、食物系統與營養安全、多圈層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危機及城市化挑戰,并展望了可持續發展科學的未來。編者綜合最新研究與案例,交叉運用公共衛生、生態學、地球科學、經濟學與政策分析,揭示環境壓力、社會經濟驅動力與健康風險的復雜網絡,提出以系統思維、跨學科合作和協同治理推動人類與地球共生共榮的行動路徑,為應對全球環境危機提供科學基礎與實踐指南。書中配以豐富的圖表與思考題,既可作理論讀本,亦便于教學與研討。
(本文編輯:劉四旦)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一起閱讀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