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凡冰
當城市與個體都能溫柔對待情緒時,生活的褶皺終將被熨平,前行的腳步也會愈發堅定
湖南長沙地鐵站里有個“情緒轉換站”,一名保潔工人連續點擊“長沙心情日記墻”的“不開心”按鈕,視頻在網絡上走紅。有不少網友評論,“好可愛的阿姨”。這充滿生活氣息的一幕,因真實與質樸而直擊人心,讓人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讀懂了對情緒出口的渴望。
作為勞動者中的一員,保潔工人為城市帶來整潔與美好,平日里有些疲憊和委屈,或許都藏在心里。點擊“情緒轉換站”的按鈕,讓她的情緒找到了出口。
在“長沙心情日記墻”上,情緒表達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提著醫院檢驗結果的市民,抬手拍打“不開心”按鈕;來長沙旅游的游客,興奮地拍著“超開心”按鈕……不同身份、不同心情的人們,因一面墻、幾個按鈕產生交集,共同構成了城市情緒的多元圖景。
“情緒轉換站”的存在,彰顯著城市溫度和人文關懷。它打破了傳統公共空間的功能局限,讓地鐵不再僅是普通的通行場所,還是承載人們喜怒哀樂的心靈驛站,每個普通人都能將情緒釋放。它傳遞的信號是: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是喜悅還是悲傷,你的情緒都值得被看見、被記錄、被接納。這種關懷,讓城市成為充滿人情味的家園。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多關注自身的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會壓抑情緒,覺得負面情緒是脆弱的表現,羞于表達、習慣回避。但生活本就充滿酸甜苦辣,樂觀并非永遠保持快樂,而是能夠接納和處理不同的情緒,在正視問題中積蓄前行的力量。
“情緒轉換站”中的這面“長沙心情日記墻”,是城市與市民的無聲對話。它也提醒城市管理者,在城市的公共空間設計上應更多融入情感關懷,讓人們在不同場景下都能找到情緒釋放的角落。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學會正視情緒,主動進行情緒管理、尋找情緒出口、及時釋放壓力,才能在生活的起伏中以更輕松的姿態去迎接挑戰。
當城市與個體都能溫柔對待情緒時,生活的褶皺終將被熨平,前行的腳步也會愈發堅定。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4日 11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