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三):唐代宗2
b.用人處政,改革選制
李豫不信宦官中傷,堅持起用郭子儀,成功抵御吐蕃入侵。但他也有用非其人之處。就他任用的宰相而言,先任用的宰相元載,專擅朝政,貪贓枉法,賄賂公行;晚年又以宰相常袞當國,雖杜絕賄賂,用人卻無所鑒別,賢愚同滯。有的同僚找他商量事務稍稍頻繁,常袞就稱其人為“踏伯”(冗沓之人)。京師人為之編寫一首打油詩嘲諷道:“常分別,元好錢,賢者愚,愚者賢。”崔祐甫也指責朝政說:“朝廷中上下昏昧,善惡不分。本來是清廉嚴峻的官府,如今變成了鼠輩們養尊處優之地,這怎能有助于政事呢?”這不能不說是李豫用人的失誤之處。
不過,李豫處理政事有時還很認真。大歷十二年(777年)十月,京兆尹黎干奏說水災損害農田三萬一千頃,而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卻說損害不多。兼渭南縣令劉藻曲附韓混,也聲稱部內土地未受水災。李豫不信,派出御史趙計檢查渭南受災情況,趙計也阿附韓混,說未受災。李豫說:“水旱災禍都是均衡的,不應該渭南獨自免災。”于是再命御史朱敖去復查,朱敖上奏說渭南受災面積為三千頃。代宗感嘆說:“縣令的職責是撫治百姓,沒有受損也應該說受損,受損卻不奏報,怎有體恤百姓疾苦之意呢!”遂將劉藻、趙計貶官。
對皇親國戚,他要求尚嚴,不容戚屬違法亂紀。大歷四年(769年)七月,皇姨弟薛華因酒色私忿殺死三人,并將尸體丟在井下,以掩蓋其罪惡。事發后,李豫將薛華拘捕入獄,詔令賜其自盡。一年大早,京兆尹黎干根據百姓的要求,奏請代宗下令拆除涇河的水磨,以利農田灌溉。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家在涇河也建有水磨,升平公主請求父皇下令予以保留。李豫說:“我下此詔是為了蒼生,你應當做眾貴戚的表率!”于是升平公主即日便派人拆除了涇河的八十處水磨,時人傳為佳話。
李豫在位時,還對選制進行變革。寶應二年(763年),他命尚書左丞楊綰知東京選,禮部侍郎賈至知東都舉。史稱“兩都分舉選,自此始也”。
c.懷柔藩鎮
李豫平定安史后,采納仆固懷恩的建議,任重新歸唐的安史舊將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薛嵩分別為魏博、成德、幽州(盧龍)、相衛節度使,率所部駐于河北。前三將及其繼承者割據河北,不奉朝命,不輸賦稅,唐廷無如之何,尤以盧龍鎮為最,史稱河朔三鎮。傳統史學觀點認為仆固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請田承嗣等分帥河北,“自為黨援”的心態導致了割據局面的不可避免。而李豫“厭苦兵革,茍冀無事”,缺乏長遠的政治眼光,同意仆固懷恩的請求。這一決策,開唐代藩鎮割據稱雄的先河,對中晚唐的歷史有重大影響。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在安舍之力平定后,先為安、史父子立祠堂,尊為“四圣”,并向朝廷求任宰相。面對其挑釁般的囂張行徑,李豫卻不敢大張撻伐,只令內侍孫知古諷勸他毀掉祠堂,并加授其為平章事,以滿足其奢望。大歷十年(775年),田承嗣唆使昭義鎮將吏作亂,然后他以救援為名,出兵攻取相州。接著又暗殺了衛州刺史薛雄,乘機兼并其地。李豫曾調發藩鎮征伐,當田承嗣見形勢于己不利時,則上表謝罪,并請入朝,李豫赦免其罪。但不久,田承嗣又故伎重演,攻掠其他州縣。翌年五月,田承嗣助汴宋留后李靈曜作亂,朝廷下令討伐,當李靈曜兵敗,形勢于田承嗣不利,他又上表謝罪,李豫“亦無如之何”,并“悉復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由于李豫對田承嗣的姑息,至其在位末年,河北三鎮的藩鎮割據局面已基本形成。正如郭子儀所說:“自兵興以來,方鎮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從之;此無他,乃疑之也。”這些藩鎮互相聯結自保,一切事務均為自決,“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如果朝廷建造一城,增一兵,他們則有怨言,往往猜忌,而在自己境內則大肆筑壘繕兵。河北三鎮“雖在中國名藩臣,而實如蠻貊異域焉”。
不過對于李豫是否姑息藩鎮,后世也有學者提出異議。如樊文禮認為,李豫對藩鎮并非一味姑息放任。其在位初年,受制于吐蕃的邊境壓力,無力解決藩鎮問題,被迫遷就之;至中期以后,隨著外部形勢改善,則對哥舒晃、田承嗣、李靈曜等勢力采取軍事行動,并采取限制藩鎮兵力、罷諸州團練守捉使、敕令藩帥不得署攝屬州刺史等制度手段,打壓藩鎮。還有學者以河朔藩鎮為例認為,大歷后期,唐廷與幽州維持了較為密切的關系,一度還取得昭義軍的歸順,但因地緣政治結構而未竟全功,藩鎮割據自治的局面在經歷了田承嗣之亂后逐漸穩定下來。
②經濟
李豫即位后,面臨的是經濟殘破,戶口流散,農桑失業,財賦收入銳減的局面。再加上抵御吐蕃的進犯,兵革歲動,軍費增大,財政更是拮據。在這種情況下,他重用理財家劉晏掌管全國財賦長達十余年。劉晏興利除弊,改革漕運和榷鹽中的弊端,使江南財賦源源運進關中,“民不加賦,而國富饒”,有力地支持了平叛與對外防御戰爭。李豫還任命韓滉分掌財賦。韓滉清廉勤奮,嚴格管理,使府庫逐漸充實,但也招來一些怨言。
③軍事
李豫在位期間,除平定安史之亂、鎮壓國內起義外,主要的軍事活動都圍繞著應對吐蕃的入侵而展開:
時間
戰役地點
唐/蕃主要將領
戰役概述
廣德元年(763年)
長安等地
郭子儀等/高暉等
仆固懷恩因與朝廷矛盾而放吐蕃東進,使其占領長安十五日。后郭子儀勤王,吐蕃退出。
永泰元年(765年)
奉天、靈臺
郭子儀等/尚結息
吐蕃攻唐,唐軍聯合回紇,大勝吐蕃,斬首五萬,生擒萬人。
大歷八年(773年)
潘源
渾瑊、馬璘、郭子儀
吐蕃攻唐,唐軍大破吐蕃軍,俘斬數以萬計。
大歷十一年(776年)
劍南道
崔寧
唐軍對抗吐蕃、吐渾、氐、蠻、羌、黨項等聯軍,獲勝,斬首萬余級。
大歷十二年(777年)
劍南道
崔寧
唐軍與吐蕃軍交戰,獲勝,斬首八千余級。
④文化
李豫在宰臣元載、王縉、杜鴻漸等人的影響下,崇信佛教,每到邊患時,他就令僧人念《仁王經》以禳災。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吐蕃軍進至奉天,京師戒嚴,李豫命從宮內取出兩部《仁王經》,分別送于資圣、西明二寺,在每寺內設百尺高座,由僧人高聲誦讀,直至吐蕃軍逼近京師,才停止這一活動。十月,吐蕃軍至邠州,代宗再次命僧人于資圣寺講《仁王經》。
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宦官魚朝恩奏請以自己獲賜的宅第為章敬寺,為章敬太后吳氏祈冥福。該寺修造得極其宏偉壯麗,浪費大量木材,以至于要拆毀曲江及華清館。進士高郢上書勸諫這一勞民傷財的行為,李豫仍置之不理。
李豫曾在宮內供養一百多個僧人,其中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僧人不空官至卿監,還被封為國公,出入禁中,勢如權貴,“京畿良田美利多歸僧寺”。李豫還下令,不許箠曳僧尼。他在五臺山造金閣寺,“鑄銅涂金為瓦,所費巨億”。在他的影響下,朝廷和地方許多官吏都虔心事佛,“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廢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
⑤民族、對外關系 a.吐蕃
安史之亂后,由于唐朝抽調大量西北軍隊平亂,使得西部防務空虛,吐蕃趁機占領了隴右、河西的大片地區。甚至于廣德元年(763年)十月攻入長安,十五日后為郭子儀所逐,唐軍收復京師。與此同期,在西南,繼姚州都督府及所轄三十二夷州被吐蕃吞并之后,廣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維、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節度使高適不能救,于是劍南西山諸州亦入于吐蕃矣”。唐朝喪失了西川西部高地的控制權,其財賦“外府”蜀地和軍事重鎮成都處在吐蕃的虎視眈眈之下。
此后終李豫一朝,吐蕃每年秋季都要騷擾攻擊唐朝,京城每次都要戒嚴,稱之為“防秋”。經過郭子儀、馬璘等將領的慘淡經營,京西北地區的局勢開始逐步好轉,初步遏制住吐蕃大舉入侵的兇猛勢頭。大歷八年(773年)的靈、宜、鹽、百之戰中,唐軍擊敗吐蕃。在西南戰線,李豫撤免對吐蕃作戰不力的西川節度使高適,于廣德二年(764年)把劍南東、西川合為一道,任命黃門侍郎嚴武擔任節度使。同年,嚴武“破吐蕃七萬余眾,拔當狗城。十月,取鹽川城”,西南戰局出現轉機。此后,西川節度使崔旰率部在大歷十年(775年)至十二年(777年)間數次擊敗吐蕃軍隊,挫傷吐蕃銳氣。大歷末年,吐蕃內部矛盾激化,政局動蕩,對唐的侵略有所減輕,并出現了遣使請和的情況,但往往是“玉帛才至于上國,烽燧已及于近郊”,唐、蕃雙方仍然處于戰爭狀態。李豫時常扣留吐蕃請和使者,并將吐蕃戰俘全部發配到江、嶺地區充作刑徒奴隸。不過,廣德、永泰年間的危險局面畢竟得以改變,唐朝邊境安全所受的壓力大為緩解。
b.回紇
寶應元年(763年)李豫即位之初,回紇汗國的登里可汗便率眾前來助戰,李豫令御史大夫尚衡前往宣慰。在此年十月的擊滅史朝義之役中,回紇騎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吐蕃入侵唐朝時,回紇在關鍵時刻拒絕與吐蕃聯盟,唐朝的北方得以相安無事。
而當諸軍會集陜州平叛時,雍王李適攜幕僚前往陜州北拜見回紇可汗,因李適不肯下拜于可汗,可汗遂鞭打李適的幕僚藥子昂、李進、韋少華、魏琚,韋少華、魏琚傷重而死。而回紇人進入洛陽時,縱兵掠奪,焚燒圣善寺、白馬寺,殺死一萬多人。隨后肆意垢罵官吏,甚至在夜間帶兵砍開含光門,闖入鴻臚寺。
大歷三年(768年),和親回紇的仆固懷恩之女光親可敦去世,李豫派右散騎常侍蕭昕持節前往祭吊,次年又封仆固懷恩幼女為崇徽公主,嫁與可汗為繼室。兵部侍郎李涵持節冊封可敦,贈彩綢二萬。其時帑藏空虛,征用公卿的騾馬駱駝載物。宰相在中渭橋為李涵等餞行。回紇留在京師的一些兵眾,在坊市掠人子女,引騎兵沖撞含光門。皇城為之關閉,李豫只是令劉清潭前去勸止。后來回紇人又強奪貨物,搶走長安縣令邵說的馬。有司也不敢嚴責。
自肅宗時起,回紇自恃功勞,每進獻一馬,就要價四十匹縑。每年都帶幾萬匹駑馬來賣,使者往返道路,寄宿鴻臚寺。李豫特加厚賜,“欲以愧之”。回紇方面不知收斂,又帶了一萬匹馬來,最終李豫還是決定買下六千匹。大歷十年(775年),回紇人在長安道中殺人,京兆尹黎干擒獲兇手,李豫卻下詔赦免兇手。后來回紇人又在東市殺人,市人將兇手綁送萬年獄,回紇首領來劫獄,砍傷獄吏,長安官民都不堪回紇的暴行。大歷十三年(778年),回紇襲擊振武軍,攻東陘,入侵太原,在陽曲擊破河東節度使鮑防部。直到代州都督張光晟在羊虎谷擊敗回紇,才迫使其撤退。總的來說,回紇在代宗一朝極為驕橫,且雙方關系趨于惡化,直到德宗時這種情況才逐漸改變。
c.南詔
李豫在位時,立國不久的南詔在侵占唐朝的部分疆土后,轉而經營其大西南,對唐朝沒有繼續構成威脅。
d.大食
李豫在位前后,唐王朝與大食(阿拉伯帝國)仍有往來,《唐會要》稱李豫任元帥平定安史之亂時曾利用大食的兵力,也留有李豫在位期間大食遣使至唐的記錄。
(7)軼事典故 ①收攬人心
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兩次勾引外敵入侵,成為唐廷大患,但李豫前后所發的制敕,未曾說他反叛。在他叛亂期間,還迎回仆固懷恩的母親,厚加撫恤,使其得以頤養天年。等聽到仆固懷恩暴死的消息,李豫還哀憐不已,對侍從說:“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后來,李豫冊仆固懷恩的幼女為崇徽公主,嫁于回紇的牟羽可汗。
②厚待子儀
為籠絡重臣郭子儀,李豫將自己的女兒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從而君臣成了兒女親家。一次,小兩口鬧別扭,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葉,羞辱郭曖。郭曖氣不擇言,脫口說:“你倚仗你的父親是天子嗎?我父還不愿為天子!”升平公主聞言,入宮向李豫告狀,得到的回答卻是:“這是你不知道了。確實如此,假使他要做皇帝,天下難道還是你家所有嗎?”郭子儀聞訊,把郭曖關起來,自己急忙入宮請罪。李豫反安慰他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兒女閨房之間的事情,哪里值得聽呢!”郭子儀回府后,將郭曖責杖了一頓。后來的戲劇著名劇目《醉打金枝》便是根據此事改編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