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章內容是對前三章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將常見問題提煉為有理論支撐的論點,有助于讀者更容易接受本書/本手冊所傳遞的邏輯和工作理念。
對于個體化目標的認識
1. 目標設置的目的設置目標的目的是為了“聚力”,是將各方的資源和努力聚焦在某一個點上,該點即為目標。
當我們對一名、一個群體、一個病區或一所醫院的患者進行營養管理時,其內部存在著多重矛盾,其外部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各方的認知和利益等不同,其努力的方向在過程中容易出現漂移等,易產生糾紛、內耗等,使工作效率降低、失敗的風險增加。因此,在特定時間段內,有必要抓住主要矛盾這個點,或由該點內部折射到表層的點(這兩個點都可能是目標);有序組織各相關方,從該點出發,沿著某一個方向聚力前進。
2. 階段性目標的設置
(1)目的:是自然形成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定性模糊、不同人理解有差異、難以評價的一個長期方向;可想象為一條幾乎無盡的運動射線,其難以把握。
(2)階段:雖然目的是長期相對穩定的,由于難以把握;因此需要將其切分為若干個階段來認識。但當三間及其內部和外部發生變化時,該事物的主要矛盾也隨之改變,提示進入新階段;當聚焦在某一個階段時,該階段內的主要矛盾是相對穩定的,該主要矛盾的點或其折射到表層的點就是階段性目標。
(3)階段性目標:是人為設定因人而異的,定量準確的、不同人的理解基本一致的、可評價的,在目的方向上從當下或基線的該點至某一個預設點的運動。
3. 科間營養會診的個體化目標
(1)目標設定:
一次科間營養會診只有一個目標,其設定是:從特定的 A 點(當下/基線水平)至 B 點(提前預設的點)的移動距離。
(2)目標三要素:科間營養會診個體化目標包含以下“三要素”。
1)特定的對象:特定時間、空間、人員這“三間”的患者。目標僅針對某一個特定患者,而非同類患者,亦非同一診斷的患者群體,如李某某。
2)特定的起止時間段:起點:當日;終點:預期日期。目標及其方案對應一個明確的起點至終點的時間段,如某日至某日。
3)特定指標的起止值:起點值:當下基線值占比;終點值:預期值占比。
特定指標反映營養干預的結果,起止值代表指標的變化趨勢,由最初營養干預之前的客觀狀況變化到個體化營養干預后的預期狀況,如能量攝入占比由 30%提升至80%。
除上述三要素外,大多目標描述中需包含“在有效預防腸內/外常見營養相關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基礎上”。
4. 科間營養會診的目標評價實施一次科間會診,其目的是模糊的定性的射線,無法評價;其方案可能有多種結局,對錯難分,難以直接評價;直接評價目標是最有可能的。
(1)目標設定:一個階段性的行為,只有一個目標,設定方法是從特定的 A 點(當下/基線水平)至 B 點(提前預設的點)的移動距離。參見圖 4-2。
(2)目標評價:往往是從 A 點到 B 點附近可接受的范圍(例如距離是 100, 其評價達標區間為90~110);評價結果簡單且清晰,一般為“是/否”、“達標/不達標”;不存在人云亦云或多個結果。參見圖 4-2。
(3)科間會診目標“三要素”:科間會診目標的個體化主要通過“三要素”體現:①評價并發癥是否有效預防;②評價客觀指標是否達成;③評價時間是否按時。其評價即是與之對應的三個關鍵點。
*聲明:本電子單冊為公益性原創作品; 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剪輯、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復制并傳播本手冊的內容。
【會診手冊3.0】為《臨床營養管理——基礎、技能與案例》紙質書籍的公益性配套電子書,如需購書,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打開鏈接文章,下劃至最后,在該文末尾處有購書鏈接,可直接點擊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