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過猶不及。”
凡事有度,過則為災;適可而止,方得圓滿。
人生“八不過”,句句藏天機,值得一讀再讀!
1、身不過勞
《飲膳正要》有言:“不妄作勞,故而能壽。”
許多人年輕時,強壯有力,以為自己是金剛不壞之身。
要么為了賺錢,拼命工作,專注事業(yè),三天兩頭熬夜通宵。
要么為了享樂,沉迷手機,晝夜顛倒,我行我素不以為意。
誠然,身體有自我復原力,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長期勞累過度,肆無忌憚透支,終將失去最寶貴的健康。
到那時,免疫力下降,大病小痛找上門來,任你后悔莫及也無濟于事。
人生下半場,勞逸結(jié)合,張弛有度,頤養(yǎng)身體,才能精神飽滿,笑對生活。
2、言不過滿
諺語有云:“話到嘴邊留半句。”
明明沒把握的事,張嘴就信誓旦旦地承諾;
明明不確定的事,開口就斬釘截鐵地斷言。
把話說得太滿,絲毫不留余地,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所謂的人情世故,其實一半都和說話有關。
在嘴上逞威風,圖一時之快,不過是自尋煩惱、自找苦吃。
言不過滿,留三分余地,既是給別人留臉面,也是給自己留后路。
3、錯不過責
《左傳》有言:“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
及時發(fā)現(xiàn)錯誤,而后改過遷善,就是做人最好的修養(yǎng)。
如果求全責備,吹毛求疵,不僅于事無益,也于人有害。
若是自己的錯,沉湎在自責的負面情緒中,反倒誤了彌補糾正。
若是他人的錯,一味苛責揪著不放,原本的歉意怕也成了怨恨。
收起過多的責備,眼睛朝前看,內(nèi)心多包容,知錯能改,比什么都重要。
4、怒不過度
《格言聯(lián)璧》中說:“怒如火,不遏則燎原。”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不合拍的人與不順心的事。
穩(wěn)不住情緒,脾氣上頭,生氣動怒,也在所難免。
可若不及時控制,任由怒氣鋪天蓋地,則百害而無一利。
氣大傷身,源源不斷的怒氣,都會成為身體里的毒素,致病招災。
況且人在極致憤怒的狀態(tài)下,經(jīng)常會說出過分的話,做出逾越的事。
等心平氣和時,再來捶手頓足,悔之晚矣,也徒勞無功。
愚妄人怒氣全發(fā),智慧人忍氣含怒,控制好脾氣,才能控制人生。
5、心不過慮
《韓非子》有言:“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人一旦多思多慮,便會喪失清醒,陷入痛苦的泥淖。
壞事尚未發(fā)生,就開始提前擔憂,等于要遇見兩件壞事。
最重要的是,你憂心忡忡的事,至少大部分從來沒有發(fā)生過。
你以為前方是布滿荊棘的小路,其實是平坦寬廣的大道。
所以,永遠不要提前焦慮,白白內(nèi)耗自己的精力和心力。
清空煩惱,活在當下,只要你輕裝上陣,做好該做的事,時間自會給你答案。
6、利不過求
蘇軾寫道:“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追逐名利,汲汲營營,是大多數(shù)人的本性。
但欲望永無止盡,過度貪求利益,無異于作繭自縛。
整天糾結(jié)于得失,困惑于成敗,人生中再無其它的風景。
甚至為了功名利祿,拋下親情,舍棄友誼,活成了孤家寡人。
高飛之鳥,亡于貪食;深潭之魚,死于香餌。
無法節(jié)制自己欲望的人,終會墜入欲望的深淵。
唯有知足知止,才能常樂常安,活得游刃有余,豁達自在。
7、逸不過久
有道是:“馬行軟地易失蹄,人貪安逸易失志。”
安逸一時是享清福,可一直閑著,就成了災難。
長時間的無所事事,會帶來各種雜念,養(yǎng)出很多惡習。
到那時,不僅意志消磨、內(nèi)心空洞,身體也會毫無生機。
寶貴的光陰更是一日日被荒廢,最終難逃庸碌一生的命運。
正所謂,人閑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把握生命的節(jié)奏,七分忙碌,三分安逸,讓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就是最高級的活法。
8、食不過飽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能吃是福,可善吃才是智,吃得越飽,身體越傷。
長期貪吃飽食,除了導致體重失控,三高也會如影隨形。
特別是人到中年,新陳代謝減慢,暴飲暴食,身體更容易每況愈下。
口腹之欲,可以適當滿足,但千萬不能過度。
俗話說:常有三分饑,百病不相襲。
一日三餐,準時限量,似飽非飽,節(jié)食安胃,才是長壽的秘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