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建議
「霸占心智」
做一百個功能,不如讓用戶一想到某事就想到你
別做「全能助手」,沒人記得住。去做「合同之王」、「PPT 大師」,要知道:認知的入口,便是習慣
「心智靠喊」
大部分品類認知都不是做出來的,是先喊出來的
等真的最好,再心智便晚了。認知就像域名,先搶注的人先占坑
就喊「我是第一」
先喊的那個是標準,后喊的只能解釋自己
報告沒發布你就先寫「首個xxx」。別人要反駁,就得先承認你存在。「行業第一」不是跑出來的,是占出來的
社群不是服務,是造聲
真正會發聲的 1%,比每天用你的那 99% 更值錢
你不是在培養客戶,而是在訓練講故事的人。他們轉帖、寫教程、錄播客,替你覆蓋更多人。別把社群做客服,把它當素人koc的MCN
造新詞,造注意力
概念是循環炒的,版本號是印鈔機
同一套功能,第一次叫「助手」,第二次叫「AI」,第三次叫「Agent」。技術沒變,敘事變了就能再開一輪發布會。媒體不缺內容,但缺概念
人設,是最省錢的護城河
創始人越鮮明,公司越容易被信任;哪怕產品還沒長全
用戶不信公司,他們信人;媒體不想寫產品,他們想寫「這個人在做什么」。你不說話,公司就沒有輪廓;你一說話,別人就有理由關注你。人設就是廣告牌
去寫規則,去定標準
能讓別人圍著你轉,不一定是你最強,而是你先動筆
你先發一篇最佳實踐,別人就不太好繞開你。你發布一個行業標準,什么MCP、A2A,再來點營銷事件,生態慢慢就捆上來了。寫代碼不如寫文檔,造技術不如造規則
被罵,也是贏
黑紅都有位置,最怕你說了一萬句沒人接話
沒人批評你,說明你根本還沒進入討論。被用戶吐槽、被友商狙擊,都是你已經上桌的信號。怕的不是被打臉,是沒人看你打沒打臉
產品靠團隊,估值靠敘事
公司能不能活,是運營問題;值不值錢,是想象力問題
你團隊卷得再狠,增長曲線再穩,都比不上一句“我們要重構某個產業鏈”來得好看。數據是做給財務看的,估值是說給資本聽的。資本看的不是現在,是你有沒有辦法撐起一個合理的幻覺
宏大敘事,決定是否有大錢
投資人投的不是你一個項目,而是一個時代的方向
你說你做“智能寫作工具”,VC點頭但不投;你說“重構內容行業的供給鏈”,他立刻想起另一個類似項目被高價收購。你必須把自己,塞進 VC 講給 LP 聽的故事,不然你就是背景
融資,講的是位置
投資人投的不是性能曲線,而是你在鏈條上的位置
對 VC,講清楚你是連接點、必經路、卡脖子還是前哨站。他們不要求你現在賺錢,只要求別人以后得靠你掙錢
估值可以放飛,邏輯站穩
估值是靠想象力漲的,但也靠嚴肅推演活著
不要報個大數嚇人,要用「行業基數 × 滲透率 × 客單價」讓人覺得你虛得有道理。泡沫不是問題,怕的是泡沫里看不見結構
以不確定的焦慮,融確定性的錢
投資人怕投錯,更怕錯過;你要做的是誘發第二種
技術領先是安全感,但不是驅動力。你要讓他們焦慮、撓癢癢,覺得這波不投就錯過了時代
賬上有錢,才能談戰略
再好的賽道,也得跑得動;再遠的愿景,也得撐到那天
你產品不成熟可以解釋,市場沒起來可以講故事,但你賬上只剩兩個月的錢,那就沒人聽你講故事了。戰略失敗不可怕,現金斷裂才致命
開源的盡頭是收編
免費只是入口,生態才是護城河
你開源的不是能力,而是規則。讓別人用你的接口、你的格式、你的示例代碼——一旦標準成型,誰都得看你臉色
發布會是秀場,不是版本更新
產品可以擠牙膏,聲勢必須是全場煙花
場地夠大、燈光夠亮、媒體夠多,效果就成。發布的不是功能,是動靜;動靜大了,就有人相信你值得留意
PR 不求實質,求標題夠響
99% 的人不會點進去看,但每個人都要看到標題
內容只寫給投資人和競品看,標題是寫給市場看的。「首個xx」「奧特曼直拍大腿」比任何細節都有效
競品的 feature,也是話筒
去吹噓你和競品不同的地方,然后說你的方法比他們強
對比是最廉價的營銷手段。只要別人還活著,你就有臺階踩上去。沒有對手,顯不出你的價值
別人的 Logo,是很好的廣告
能掛上官網的標識,勝過一萬字的案例分析
不用管他們用得深不深,只要能掛名一波「合作客戶」,就容易找下一波「合作客戶哦」
用戶不是買功能,而是買完成感
功能是手段,場景才是鉤子
「我們用 AI 做語義分析」沒人在意。「三分鐘總結開會要點」才是打開錢包的理由。你賣的是「幫我搞定這個事」,而不是「有xx功能」
慢不是 bug,是 feature
搞不出來,就加上 loading 動畫,再錯都像在認真分析
如果產品慢,就讓用戶覺得你思考的細,多來點「讓我再思考一下可能的解釋」,讓用戶覺得你靠譜。技術缺陷掩蓋不了,但話術可以改變認知
定高價,是為了賣更貴的
三檔價格,中間那檔最貴,不是為了賣,是為了讓最貴顯得值
99、1999、2999,看起來跨度嚇人。你其實只打算賣 2999,但沒有那個虛高 1999,大家就會覺得 2999 太離譜
免費是誘餌,不是福利
用得爽的免費叫贈品,用得難受的免費叫轉化路徑
別一上來就讓人爽。用完三次卡一下、導出要注冊、長文限制字數,讓用戶有甜頭,也有卡點。甜點引流,痛點轉化
向客戶,兜售 KPI 解決方案
他不是買產品,是買一個能寫進年終匯報的故事
「引入 AI」、「實現自動化」、「降低成本提效」這些詞你不愛寫,但他愛抄。要把產品功能,以文字寫下來,方便客戶復制到匯報材料,才容易下單
ToC 賣共鳴,ToB 賣關系
消費者靠感覺,采購靠人情
你搞 C 端,搞的是氣氛;搞 B 端,拼的是人,別搞反
toB,要包背鍋
貴沒關系,不能犯錯才重要
你要讓客戶相信,不買是失誤,買錯不是責任。你是趨勢、是行業參考、是別人都在用。這樣一出事,就可以說「大家都選它了,錯不在我」
合規是一種幻覺,但要有
能不能用不重要,有沒有資質才重要
你要的不是產品通過什么測試,而是有一套文檔讓采購部門安心。有的項目從頭到尾沒人看功能,但流程齊了,錢就撥了
留下客戶,靠沉沒成本
用得越久,越跑不掉;流程綁得越深,越沒人想動
你不需要是最好用的,但離開你,一定會無比麻煩。你能吞下數據、生成格式、打通接口,那你就變成了他們系統的一部分,誰動你誰得改一堆 SOP
去解決溝通成本
真正掏錢的公司,買的不是算法,而是部門能不能合作
說一堆虛的,B側根本不信。但你說“這玩意能幫法務和銷售把需求寫到同一個頁面里”,他就愿意試試。企業的卡點從來不是不能做,而是麻煩
ToC 賣優越感,而非功能
用戶買的不是效率,是自己“跑在前面”的那種感覺
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曬一個模型幫他寫的報告?AI 工具是新身份標識,用的人不是圖快,而是圖新。你產品必須讓人有“老子賊牛逼”的炫耀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