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冷水的地方總會生活著一些與眾不同的魚,并且這些魚通常還挺值錢的。在今年1月,有位貴州釣友發視頻曬出他撈到的魚,并且還配文說這種生活在貴州高山之中的水瘋子有認識的嗎?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有好多黃褐色的小魚擠滿了水箱,一條壓一條地往底下鉆,這些魚的個頭很小,渾身滑溜溜的沒有鱗片,魚頭大身子細,看上去就像是長了魚須的大蝌蚪。
后來,這位釣友隨手一抓就是七八條,捧在手里給大家仔細看。此時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魚的頭確實很圓,下巴比上頜長一些,嘴邊總共長著四對胡須。它們的魚鰭都小小的,還緊貼著身子,只有尾鰭特別寬,魚鰭上還有些暗斑,游動時邊緣還會泛白。
視頻一發出來,網友們立馬炸鍋了,紛紛報上自己家鄉對這種魚的叫法,有的叫魚蜂子,有的叫水蜂子,還有叫粑老殼、瘋子魚、軟皮蛋的,而這種魚的正式名字叫白緣鰑,屬于鯰魚的一種。它主要生存在長江上游和金沙江的支流中,特別喜歡棲息在高海拔、水流湍急、石頭多的小河里,平時主要躲在河底活動。
別看它個頭小,它特別耐寒、耐低氧。它的皮膚和鰓的呼吸能力很強。有實驗發現,在合適的溫度下,它甚至能在潮濕的陸地上存活超過12小時,完全不需要額外供氧。它們是雜食性的,會吃藻類、浮游生物和小型水生昆蟲。
白緣鰑的繁殖能力很弱,每次產卵只有200枚左右,和其它一次能產幾萬枚卵的淡水魚相比,這點數量實在是少到可以忽略了。不過,它們畢竟是生活在高山冷水的環境中,并且體型還那么小,能產200枚卵已經算是盡力了。
雖然個頭小,但它們可不好惹!被它扎一下能疼上好幾天,那感覺簡直讓人不敢回想。它蜇人的痛感跟馬蜂有得一拼,所以俗稱里會帶個蜂字。它們身上長著三根毒刺,分別在背鰭和兩側胸鰭上,遇到危險時就會豎起毒刺自衛。
白緣鰑的價格遠超眾多本土魚類,比鱖魚、鱸魚還要再貴上幾倍。有網友說在貴陽當地要650元一斤,有成都網友說當地賣四五百一斤,但其他網友吐槽說這已經是批發價了,普通消費者就算是花錢都買不到。那這么小的魚為什么會賣這么貴呢?
首先,它們的生活范圍本來就小,并且它們長得特別慢,一年都長不了一兩肉,再加上繁殖速度也跟不上,就導致它們的數量不多。更糟的是,以前大家抓它們抓得太狠,而它們的棲息地又受到了修水壩等工程的破壞,于是它們的野生數量就出現了暴跌,市場上賣得少了,價格自然也就漲上去了。
不過光數量少還不至于讓價格這么高,關鍵是這魚確實是好吃又有營養。它肉嫩味美,沒小刺,營養價值高,特別受歡迎,是眾多高檔餐廳中的招牌美食。另外,中醫認為它能治感冒、風濕、月經不調等病癥,藥用價值也不錯。
雖然有人嘗試人工養殖,但這魚實在是太難伺候了,它對水質要求極高,要建專用魚塘,養殖技術也很復雜,需要有經驗的人才能養好,再加上買魚苗、喂飼料、水電醫藥等等費用,導致投入很大,因此人工養殖的數量也有限,它的價格自然就居高不下了。
總的來說,白緣鰑所面臨的困境也是很多珍稀野生魚類的困境。或許未來隨著養殖技術的突破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品嘗這種小魚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在此之前,它的高價就是在提醒我們自然界的饋贈并非取之不盡,要珍惜每一條珍稀的野生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