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礦街兩側,國槐綠蔭如蓋。
時入小暑,太原市沉浸在一片槐花芬芳之中,迎澤大街、南內環街、漪汾街、府西街、西礦街、濱河東西路、桃園路、體育路、長治路、和平路等主次干道上,市樹國槐綻放出一簇簇米黃色的小花,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賦予這座城市特殊的氣質。
在“三晉第一街”迎澤大街(東段)上,市樹國槐在人們頭頂撐起了一把把碧綠的大傘。市園林局工作人員介紹,去年迎澤大街(東段)改造,我市堅持“尊重歷史、尊重現狀”原則,盡最大努力保護原有喬木,其中最多的就是國槐,南半幅原有305株,成功保留281株;北半幅原有330株,成功保留308株。對確需移植的,工作人員一一為之編號,移植到晉陽湖公園及軌道交通沿線綠地。時至今夏,成功保留的國槐再度開花,枝頭一簇簇米黃色的小花如繁星墜落凡間,在深綠的樹冠間若隱若現。人們漫步樹下,或在樹下騎行,都不禁要抬頭看一看這滿是鄉愁的“小黃花”。
在濱河東西路漪汾街、迎澤大街、管線橋、南內環街匝道處,濃蔭如蓋的國槐撐起連綿的綠色穹頂。微風拂過,細碎的花朵簌簌飄落,在陽光下劃出金色的軌跡。行人頭頂、自行車筐中、汽車機蓋,都收獲了甜蜜的饋贈。在管線橋邊的體育場外,滿是花朵的國槐樹下,老人們悠閑地納涼聊天,年輕人騎著車子揀陰涼地而過。市民趙大媽彎腰撿拾地上的花朵,手指捻一捻說,“槐花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可以泡槐花茶、做槐花酒,年輕時經常做!”
迎澤大街(西段)、西礦街、和平路此時也浸在槐花的香氣中。早晨,上班的人們在清香中一路前行,偶爾滴下的雨水、露水讓人神清氣爽。晚間,微風細雨夾雜著槐香,吹過晉機、重機、大眾紅磚青瓦的老廠房,平添幾分詩意。“國槐,對于很多太原人來說,是成長的歲月、是夏日的見證。”重機退休職工張大爺說,在廠里工作了一輩子,在老槐樹下來來回回了幾十年,“那熟悉的味道,像老朋友一樣。”
國槐在民間素有吉祥、幸福、美好的寓意,作為北方鄉土樹種,我市千百年來都廣泛種植,比如狄仁杰文化公園的國槐,相傳為唐相狄仁杰母親親手所栽,距今已1300多年;東社街道王家村古槐公園內國槐,經鑒定為周槐,樹齡已有2300余年。因在其體內又長出一株子樹,周圍居民稱之為“母子槐”。還有營盤街道張家巷內的國槐,天龍山白云觀外國槐,晉祠博物館水鏡臺東北側的國槐,迎澤大街下元附近的國槐等,各有傳說逸事,護佑一方居民。正因此,我市將其定為市樹,代表了太原人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品格,展示出太原人奮發圖強、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
市園林科創服務中心生產科蘇亮維表示,國槐是太原市行道樹中的骨干樹種,全市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多有種植。國槐性強健,具有很強的萌芽力;耐強修剪,更新能力強;耐寒耐旱耐瘠薄,對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等有毒氣體抗性較強,是良好的抗污、滯塵、耐煙毒樹種,能有效改善小氣候。
炎熱夏日,市樹國槐用它們婆娑的樹影,為太原人撐起一片片陰涼。槐花清香,也成為每個太原人心中一份獨特而珍貴的記憶。(記者 劉曉亮 文/攝)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