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道,7月10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有報道稱,銻和鎵等關鍵礦產正在通過轉運方式運往美國。中國政府是否已采取任何措施打擊關鍵礦產的轉運和走私行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銻和鎵等戰略礦產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為堅決防止非法外流,今年5月,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已部署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同時,我想說明的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也充分考慮各國對上述戰略礦產的合理民用需求。
稀土開采(資料圖)
自從我國發布了有關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的公告之后,美西方企業叫苦不迭。為了繼續獲得鎵、鍺、銻這些關鍵礦物,這些買家想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通過第三國轉運獲取礦物。路透社爆料聲,已經有不少美國買家通過此舉拿到了礦物。從2023年12月到2024年4月,美國通過泰國和墨西哥這兩個第三方國家,進口了大約3834噸銻氧化物,這一數量差不多超過了此前三年的總和。
根據美國材料公司GallantMetals的CEO透露,他們公司從中國獲取鎵的方式,就是搞冒名貼牌,購買鎵原材料后,將其打包貼上普通金屬鐵和鋅的標志,然后出口到東南亞等第三國,最后再轉運到美國。同時這個名為LeviParker的CEO稱,每次不能大量進口,不然就會處罰相關的審查,所以他們非常小心。所以看這種避開稀土管制令的方式,其實就是關鍵礦產轉運的行為,這也是我們5月份后要重點打擊的對象,并且也會立馬堵上這一漏洞。
稀土(資料圖)
與稀土礦一樣,銻,鎵和鍺這幾類被中國發布出口禁令的關鍵礦產,在工業生產與軍事制造領域同樣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美國這次大量走私進口的銻金屬為例,在工業領域,這種金屬是冶金產業的改良劑,通過在合金中摻入銻金屬,可大幅降低合金加工難度,并且更耐用,這對航空航天以及精密機械制造這類高端制造領域非常關鍵。
實事求是地講,出現這種情況并不令人意外。畢竟在中國出口管制名單上的關鍵礦物的確是工業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而美國的需求量又擺在這里,只要中方不完全禁止關鍵礦物出口,就總會有企業扛不住“物以稀為貴”的誘惑,冒險成為協助美方繞開中方管制的幫兇。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在這件事上美國人是最大的推手。他們的算盤打得極精,打算在短期內必須穩住供應鏈,不能讓高科技和軍工企業真的“斷炊”。這場轉運游戲,就像是給他們爭取時間的“麻醉劑”。但更長遠的圖謀是利用這個緩沖期,加速建立“去中國化”的供應鏈,他們一邊通過墨西哥“進貨”,一邊在非洲重啟舊礦,在本土研發回收技術。
稀土(資料圖)
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技術層面的,只不過需要時間去研發。因此目前來看,從”出口總量這個角度去管制出口”,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我們是管控出口,并不是制裁。而只要出口,或多或少,總會有轉口的,我們就應該在這個“或少”上加下更多功夫。總量限制了,轉口也沒什么用了。又或者,我們在出口過程中,多設立幾道關口,明確目的、產量、地點,并加以評估,再設置諸如“一旦發現轉口就不會再次交易”這樣的懲罰措施,也是很好的手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