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Flickriver,DiscoverLife,Animal Diversity Web。
海釣大海鰱場景震撼
不管是啥物種,肯定都是不想被限制自由的,當它們被控制必然會想方設法地逃脫,這個事實放到這篇文章中自然說的是就是釣魚。根據魚類的品種和體型的不同,它們掙扎的方式差異很大,大部分的魚類也許力氣很大,但也多是在水中努力,很有壓迫感,但是觀賞就一般了。
真要看觀賞性還得是海鰱和黑魚這樣的不但力氣大還性子猛的魚,它們的逃命招數交互性特別強,旁觀者往往也能看得很爽。這種招數就是所謂的“洗鰓”,它們會跳出水面,拼命的左右、上下甩頭,目的是利用自己堅硬鋒利的鰓蓋邊緣去反復摩擦、切割魚線,如果真的將魚線割斷,自己就能掙脫逃跑。
黑魚跳得不算高,但海鰱“洗鰓”的畫面就非常夸張了,它們能躍出水面1米高,甩頭甩得血水都灑出來依然非常用力!我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搬運視頻里的大海鰱就非常離譜,它體長絕對超米級,躍出水面的時候相當震撼,濺起了大片水花。腦袋真的是不要命般的甩動,甚至甩到了跟身體呈現90度的級別。
有網友忍不住發問了:“聽說海鰱洗鰓能把自己頭洗掉,真的嗎?”就是說甩得太用力把自己的頭都給弄斷掉。
一直以來都有這個說法,但我沒有明確的看到過這種情況,無論是現實生活中或者是網上。但是不少網友都表示見過,可能是釣魚人拉得用力,海鰱也非常不要命就可能出現吧?不過拉海鰱的時候因為海鰱掙扎,把魚的魚鰓扯下來的情況倒是確實發生過,而且還不少。
聊到海鰱,很多網友就開始忍不住玩梗了,因為海鰱跟翹嘴魚長得確實蠻像的,所以很多人都開玩笑的表示釣條小翹嘴有啥了不起的?不過確實有人真的把海鰱把當成了翹嘴,從評論的文字是否帶有表情就可以判斷。
雖然兩種魚都是銀色而且身體修長的,但細看其實翹嘴會更苗條,而且魚嘴下頜厚實且急劇上翹,簡單說就是比海鰱的嘴翹。海鰱的腹面生有獨特的喉板結構,這是翹嘴沒有的。不用多對比啦,其實二者的差別即使是粗略觀察也很容易區分。
愛釣不愛吃
大海鰱聽名字體型就不小,它們中最大的物種是分布于大西洋各區域的大西洋大海鰱,這種魚的雌性成年個體體長可輕易超過160厘米,雄性略小些。有記錄顯示曾有2.4米的超大個體曾被釣到,如此超常規的體型顯然會給釣魚人帶來極強的挑戰性。
就拿最厲害的大西洋大海鰱來說,它們爆發力驚人,中鉤后能以每小時56千米的速度沖刺,并躍出水面超過1米高的高度瘋狂“洗鰓”,拉扯感極強,釣魚人能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而且非常考驗技術,真的釣上來成就感十足。
很多地區的會將大海鰱當成是運動釣魚賽事的吉祥物,圍繞其形成的包船服務、漁具產業也帶動了地方經濟,吸引全球釣魚人的消費。
所有品種的大海鰱都習性活躍且貪食,對各種餌料都來者不拒,從蝦蟹到假餌都能接受,只要是在資源不錯的地區,即使是新手也能輕松被大海鰱咬鉤。
可以說該物種是夢幻的海釣對象了,可惜僅限于釣的時候,它們本身的味道就不太受歡迎了。
大海鰱的魚刺特別的多,而且多是細軟的肌間刺,想要把刺完全挑掉再吃非常麻煩,一般都是嘬一下,嘬掉多少肉算多少,剩下的魚肉就連帶著刺一起吐掉,這種多刺的特性注定受眾不會太多,我對它們的印象也是如此。不過做成魚丸還是很不錯的,我們海邊人吃刺多的魚倒是不太在意,我覺得味道其實也還行。
不過大部分人覺得大海鰱的肉質比較粗糙的,口感很柴,腥味也非常重,同價位的其他海魚基本上都比它好吃。
所以這種魚的消費人群不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